權德輿的詩,唐代詩人權德輿詩詞集,權德輿詩句,權德輿的詩歌代表作

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唐代詩人權德輿

唐代詩人 權德輿簡介

字載之,天水略陽人。未冠,即以文章稱,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聞其材,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兼制誥,進中書舍人,歷禮部侍郎,三知貢舉。憲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誤用官闕,改太子賓客。俄復前官,遷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會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絳,議論持異,德輿從容不敢有所輕重,坐是罷,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二年,以病乞還,卒於道,年六十。贈左僕射,謚曰文。德輿積思經術,無不貫綜。其文雅正贍縟,動止無外飾,而醞藉風流,自然可慕,為貞元、元和間縉紳羽儀。文集五十卷,今編詩十卷。

權德輿詩人介紹

唐代詩人 權德輿介紹

權德輿(759-818) 唐朝大臣。字載之,行三。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家於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名士權皋子。幼穎悟,三歲知變四聲,四歲能為詩。年十五,為文數百篇,見稱於諸儒間。建中元年受闢為淮南黜陟使韓洄從事,官試秘書省校書郎。同年改任試右金吾衛兵曹參軍。先為杜佑淮南水陸運環衛掾曹,繼為汴東水陸運鹽鐵祖庸使包佶從事。貞元二年,以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充江西觀察使李兼判官。八年,入朝為太常博士,遷左補闕。十年,任起居舍人兼知制誥。後歷駕部員外郎、司勳郎中、中書舍人,均掌誥命。十八年拜禮部侍郎,三掌貢舉,號為得人。永貞元年七月,改戶部侍郎。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元和五年,自太常卿拜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政以寬厚為本。八年罷為禮部尚書。歷東都留守、刑部尚書等職。十三年卒於山南東道節度使任所,年五十八。《舊唐書》本傳謂享年六十,誤。贈左僕射,謚文。權德輿於貞元、元和間執掌文柄,名重一時。劉禹錫、柳宗元等皆投文門下,求其品題。性直諒寬恕,蘊藉風流,好學不倦。為文「尚氣尚理」(《醉說》),主張「體物導志」(《唐故漳州刺史張君集序》),「有補於時」(《崔寅亮集序》)。不滿於「詞或侈靡,理或底伏」(《崔文翰文集序》)之衰薄文風。其文弘博雅正,溫潤周詳,公卿侯王、碩儒名士之碑銘、集紀,多出其手,時人奉為宗匠。其詩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贍縟渾厚,頗多佳什。張薦稱其詩「詞致清深,華彩巨麗,言必合雅,情皆中「(節《答權載之書》)。嚴羽《滄浪詩話》謂其詩「有絕似盛唐者」。《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文集五○卷、制集五○卷、《童蒙集》一○卷、《元和格敕》三○卷(與劉伯芻等合編)。今傳《權載之集》五○卷,楊嗣復為之序。其餘並佚。《全唐詩》編其詩為一○卷,見卷三二○至三二九,《全唐詩補編·補逸》卷六補詩一首,《續補遺》卷五補七首,《續拾》卷二三補二首。《全唐文》編其文為二七卷,見卷四八三至五○九,《唐文拾遺》卷二四補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韓愈《唐故相權公墓碑》(碑文所記享年六十,誤)、《舊唐書》卷一四八、《新唐書》卷一六五本傳、《唐詩紀事》卷三一、《唐才子傳校箋》卷五等。

唐代詩人權德輿的資料

唐代詩人 權德輿資料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大臣。字載之,行三。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家於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名士權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稱,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聞其材,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兼制誥,進中書舍人,歷禮部侍郎,三知貢舉。憲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誤用官闕,改太子賓客。俄復前官,遷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會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絳,議論持異,德輿從容不敢有所輕重,坐是罷,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二年,以病乞還,卒於道,年六十。贈左僕射,謚曰文。
關於權德輿

唐代 詩人 權德輿的代表作 有哪些?

唐代 詩人 權德輿的代表作 包括:

《酬馮監拜昭陵回途中遇雨見示》《大行皇太后輓歌詞三首》《和張秘監閣老獻歲過蔣大拾遺因呈兩省諸公並見示》《送韋中丞奉使新羅》《送台州崔錄事》《九日北樓宴集》《送張閣老中丞持節冊吊回鶻》《送從弟謁員外叔父回歸義興》《哭李晦群崔季文二處士》《拜昭陵出城與張秘監閣老同裡臨行別…歸尋辱清辭輒酬之》。

權德輿是哪個朝代的人?

權德輿 是 唐代 詩人。

權德輿的詩詞作品有哪些?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