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金銅仙人辭漢歌》李賀

古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

金銅仙人辭漢歌

【原文】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

三十六宮土花碧。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咸陽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金銅仙人辭漢歌註釋

金銅仙人辭漢歌》註釋

【註釋】:

原序: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據朱自清《李賀年譜》推測這首詩大約是元和八年(813),李賀因病辭去奉禮郎職務,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時,詩人「百感交並,故作非非想,寄其悲於金銅仙人耳」。

詩中的金銅仙人臨去時「潸然淚下」表達的主要是亡國之慟。此詩寫作時間距唐王朝的覆滅(907)尚有九十餘年,詩人何以產生興亡之感呢?這要聯繫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及詩人的境遇來理解、體味。自從天寶末年爆發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一蹶不振。憲宗雖號稱「中興之主」,但實際上他在位期間,藩鎮叛亂此伏彼起,西北邊陲烽火屢驚,國土淪喪,瘡痍滿目,民不聊生。詩人那「唐諸王孫」的貴族之家也早已沒落衰微。面對這嚴酷的現實,詩人的心情很不平靜,急盼著建立功業,重振國威,同時光耀門楣,恢復宗室的地位。卻不料進京以後,到處碰壁,仕進無望,報國無門,最後不得不含憤離去。《金銅仙人辭漢歌》所抒發的正是這樣一種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詩共十二句,大體可分成三個部分。前四句慨歎韶華易逝,人生難久。漢武帝當日煉丹求仙,夢想長生不老。結果,還是象秋風中的落葉一般,倏然離去,留下的不過是茂陵荒塚而已。儘管他在世時威風無比,稱得上是一代天驕,可是,「夜聞馬嘶曉天跡」,在無窮無盡的歷史長河裡,他不過是偶然一現的泡影而已。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表現了李賀傲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可貴精神。

「夜聞」句承上啟下,用誇張的手法顯示生命短暫,世事無常。它是上句的補充,使「秋風客」的形象更加鮮明、豐滿,也為下句展示悲涼幽冷的環境氣氛作了必要的鋪墊。漢武帝在世時,宮殿內外,車馬喧闐。如今物是人非,畫欄內高大的桂樹依舊花繁葉茂,香氣飄逸,三十六宮卻早空空如也,慘綠色的苔蘚佈滿各處,荒涼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寫是金銅仙人的「觀感」。金銅仙人是漢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圍」(《三輔故事》),異常雄偉。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它被拆離漢宮,運往洛陽,後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習鑿齒《漢晉春秋》說:「帝徙盤,盤拆,聲聞數十里,金狄(即銅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賀故意去掉史書上「銅人重不可致,留於霸城」(《三國誌》注引《魏略》)的情節,而將「金狄或泣」的神奇傳說加以發揮,並在金銅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樣,物和人、歷史和現實便融為一體,從而幻化出美麗動人的藝術境界來。

中間四句用擬人法寫金銅仙人初離漢宮時的淒婉情態。金銅仙人是劉漢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見證人」,眼前發生的滄桑巨變早已使他感慨萬端,神慘色淒。而今自己又被魏官強行拆離漢宮,此時此刻,興亡的感觸和離別的情懷一齊湧上心頭。「魏官」二句,從客觀上烘托金銅人依依不忍離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遙遠。從長安遷往洛陽,千里迢迢,遠行之苦加上遠離之悲,實在教人不堪忍受。「東關」句言氣候惡劣。此時關東霜風淒緊,直射眸子,不僅眼為之「酸」,亦且心為之「酸」。它含有「馬後桃花馬前雪,教人哪得不回頭」的意味,表現出對漢宮、對長安的深切依戀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渾厚凝重。特別是「酸」字,通過金銅仙人的主觀感受,把彼時彼地風的尖利、寒冷、慘烈等情形,生動地顯現出來。這裡,主觀的情和客觀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義極為豐富。

詩人時而正面摹寫銅人的神態,時而又從側面落筆,描繪銅人四周的景物,給它們塗上一層憂傷的色調。兩種手法交互運用,使詩意開闔動盪,變幻多姿,而又始終圍繞著一個「愁」字,於參差中見整飭,色調統一,題旨鮮明。「魏官」二句,側重描寫客體,「空將」二句則改寫主體,用第一人稱,直接抒發金銅仙人當時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驅使下離別漢宮,作千里之行。伴隨著「我」的唯有天上舊時的明月而已。事情發生在三國時期而稱月為「漢月」,它抒發的顯然是一種懷舊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所詮釋的:「因革之間,萬象為之一變,而月體始終不變,仍似舊時,故稱『漢月』。」金銅仙人親身感受過武帝的愛撫,親眼看到過當日繁榮昌盛的景象。對於故主,他十分懷念,對於故宮,也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今坐在魏官牽引的車子上,漸行漸遠,眼前熟悉而又荒涼的宮殿即將隱匿不見,撫今憶昔,不禁潸然淚下。「憶君」句中「淚如鉛水」,比喻奇妙非凡,繪聲繪色地寫出了金銅仙人當時悲痛的形容──淚水涔涔,落地有聲。這種感懷舊事、恨別傷離的神情與人無異,是「人性」的表現,而「鉛水」一詞又與銅人的身份相適應,婉曲地顯示了他的「物性」。這些巧妙的表現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銅仙人這樣一個物而人、物而神,獨一無二,奇特而又生動的藝術形象來。

末四句寫出城後途中的情景。此番離去,正值月冷風淒,城外的「咸陽道」和城內的「三十六宮」一樣,呈現出一派蕭瑟悲涼的景象。這時送客的唯有路邊的「衰蘭」,而同行的舊時相識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盤而已。「衰蘭」一語寫形兼寫情,而以寫情為主。蘭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為秋風肅殺,對它無情摧殘,更是愁苦的情懷直接造成。這裡用衰蘭的愁映襯金銅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開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更加婉曲,也更為新奇。

蘭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會衰老枯謝。別看蒼天日出月沒,光景常新,終古不變。假若它有情的話,也照樣會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句設想奇偉,司馬光稱為「奇絕無對」。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銅仙人(實即作者自己)艱難的處境和淒苦的情懷,意境遼闊高遠,感情執著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尾聯進一步描述金銅仙人恨別傷離的情緒。他不忍離去,卻又不得不離去,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離開故都越來越遠。這時,望著天空中荒涼的月色,聽著那越來越小的渭水流淌聲,心裡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渭城」句從對面落筆,用「波聲小」反襯出銅人漸漸遠去的身影。一方面波聲渺遠,另一方面,道阻且長。它借助於事物的聲音和形態,委婉而深沉地表現出金銅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離別情懷,而這正是當日詩人在仕進無望、被迫離開長安時的心境。

這首詩是李賀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設想奇創,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鮮明而又變幻多姿。怨憤之情溢於言外,卻並無怒目圓睜、氣峻難平的表現。遣詞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剛柔相濟,恨愛互生,參差錯落而又整飭綿密。這確是一首既有獨特風格,而又諸美同臻的詩作,在李賀的集子裡,也找不出幾首類似的作品來。

(朱世英)

---------------------------------------------

詩為銅人傷感,而及人之愁苦。天若有情天亦老,反襯也。

註:

1:金銅仙人:按,徙銅仙事,陳壽正史不載。特附註〈〈魏略〉〉云:明帝景初元年,徙長安銅人承露盤,盤折,重不可致,遂留 霸城。又引〈〈漢晉春秋〉〉云:帝徙銅盤,盤折,聲聞數十里,金狄或泣,因留霸城。其年月與長吉所載不合。

2:青龍元年:徙銅盤,在景初元年。長吉誤記。

2: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武帝葬茂陵,亦嘗作秋風辭。馬,陵前石馬也。杜詩:「當時侍金輿,故物獨石馬。」注雲 :梁隱過茂陵,欲訪遺跡,了無故舊碑文,獨二馬在草中而已。

3: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三輔黃圖〉〉載,漢未央長樂建章甘泉北宮等,共有三十六宮。〈〈西都賦〉〉云:「 離宮別館三十六所。」土花碧,謂故宮荒涼生綠苔也。

4: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牽車向千里之道,言自長安至魏都之遠。秦地東關為函谷,魏都在東,故曰東關。酸風,風 使人眼酸也。

5: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漢月,月似漢時之月也。清淚,仙人臨載淚下也。

6: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客,魏官也。黃九煙云:古今奇語。

7: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渭水出隴西首陽,經秦漢之都,至潼津入於河。〈〈漢地裡志〉〉云:「渭城,故咸陽。」 波聲小,言銅仙離長安益遠,聞渭水之波聲益小也。

附:

劉辰翁評曰:此意思非長吉不能賦,古今無此神妙。神凝意黯,不覺銅仙能言,奇事奇語,不在言讀。至三十六宮土花碧,銅人淚墮 ,已信。末後三句,可為斷腸。後來作者,無此沈著。亦不忍極言其妙。

方扶南評曰:茂陵劉郎秋風客,楊鐵崖有「六唐天子梨園詩」,仿此。然人所能,秋風客,人則不能。

董懋策評曰:末更得意外之意,回首長安,何能已己。

--------鳳尾竹客 撰<李長吉歌詩箋注輯評>---------

金銅仙人辭漢歌》相關問答

唐朝 古詩 金銅仙人辭漢歌 的作者是誰?

唐朝 古詩 金銅仙人辭漢歌 的作者是 李賀

古詩 金銅仙人辭漢歌 全詩共多少字?

古詩 金銅仙人辭漢歌 全詩共84字。

茂陵劉郎秋風客下一句是什麼?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詩句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出自哪首詩?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出自 唐朝 的詩 《金銅仙人辭漢歌》。

《金銅仙人辭漢歌》相關
關於《金銅仙人辭漢歌》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