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 張若虛簡介
張若虛(660-約720)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齊名,號「吳中四士」。詩的風格近齊梁體,僅存詩二首。
唐代詩人 張若虛介紹
張若虛(約660—約720),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生卒年、字號均不詳。事跡略見於《舊唐書·賀知章傳》。中宗神龍(705~707)中,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玄宗開元時尚在世。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生平
在唐代,似乎沒有張若虛的詩集傳世。明嘉靖年間,李攀龍選編的《古今詩刪》收錄了張若虛的《春江》詩。是金子總有閃光時。等待了將近一千年,張若虛及其傑作的命運才開始扭轉。
張若虛這個名字,對於當今的詩歌愛好者來說,並不陌生。他的《春江花月夜》(以下簡稱《春江》詩),更是令人耳熟能詳。然而,對於張若虛其人其事,人們知之甚少,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史料只有清《全唐詩》第117卷26個字的介紹:「張若虛,揚州人,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吳中四士,詩二首。」而在《舊唐書·藝文志·賀知章傳》中也只附帶了6個字:「若虛,兗州兵曹。」
張若虛的生卒年不詳,有些典籍(如余冠英、王永照作序的《唐詩選》),將他的生卒年定在約公元660~720年,即唐高宗龍朔至玄宗開元初,大約活了六十歲。至於《全唐詩》所說他與賀知章(越州永興人,今浙江蕭山)、張旭(蘇州人)、包融(潤州延陵,今丹陽人,一說湖州人),號「吳中四士」,只能說明他們詩名相當而馳名京師,籍地相鄰而並稱四士。
張若虛,不僅他的生平事跡少之又少,而且他的詩作也長期湮沒無聞。在唐代,似乎沒有他的詩集傳世。從唐至元,他的《春江》詩幾乎無人所重。據文史學家程千帆先生考證,今存唐人選唐詩十種、唐人雜記小說,宋代《文苑英華》、《唐文粹》、《唐百家詩選》、《唐詩記事》,元代《唐音》等唐詩選本,均未見他的詩作。不僅唐詩選本無載,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餘種詩話中也無一字提及。最早收錄他的《春江》詩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題詩五家七首,張若虛一首也在其中。然而這僅僅是作為樂府宮體詩收錄的。直至明人楊高柄《唐詩正聲》選本,仍然沒有把他的詩選在「正聲」之列。然而幸運的是,張若虛的《春江》詩總算從唐代起被保留下來了。
是金子總有閃光時。但等待了將近一千年,張若虛及其傑作的命運才開始扭轉。明嘉靖年間,李攀龍選編《古今詩刪》收錄張若虛的《春江》詩以後,萬曆年間的三種選本《唐詩所》、《唐詩解》、《唐詩歸》,崇禎年間的《刪補唐詩脈箋釋會通評林》七言古詩、《石倉歷代詩選》,明末成書的《唐詩鏡》都選錄了此詩。最早提及張若虛及其詩的詩話,是成書於萬曆年間的胡應麟《詩藪》。及至清代,張若虛的詩聲似乎更好些,有關唐詩的重要選本,如成書於康熙年間的季振孫《唐詩》、徐增《而庵說唐詩》、《御制全唐詩》(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書於乾隆年間的沈德潛《重訂唐詩別裁》、管世銘的《讀雪山房唐詩鈔》等等,都收錄了他的《春江》詩,有的還附錄有關此詩的評論。
當代學者章培恆、駱玉明這樣評價張若虛的文學創作。
「這一時期(指初唐時期),唐詩的浪漫氣質日趨強化。它以另一種風格,呈現於劉希夷、張若虛等人讚美青春、表現對生命永恆之渴望的詩篇中。
……
全詩(《春江花月夜》)從月升寫到月落,從春潮著筆而以情溢於海作結,時空的跳躍空靈飛動,展現出一派鮮麗華美而又澄澈透明的景觀。
而且,詩又豈止是提供了一幅賞心悅目的畫面而已,它還生發出對宇宙對人生的無限遐想,就連傳統詩歌中不乏苦澀意味的遊子思婦的相思之情,在這裡也都昇華為極優美動人的藝術境界。這種對世界、對生活所作的單純明淨而又充滿渴慕和欣喜之情的觀照,使全詩洋溢著濃郁的青春氣息。自此以後,這些富有青春旋律的詩篇就如潮水般湧來,成為唐詩的鮮明特色之一。」(引自章培恆、駱玉明《中國古代文學史》)
唐代詩人 張若虛資料
張若虛,唐代詩人。生於揚州(今屬江蘇),曾任兗州兵曹。事跡略見於《舊唐書·賀知章傳》。中宗神龍(705~707)中,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玄宗開元時尚在世。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問唐代 詩人 張若虛的代表作 有哪些?
答唐代 詩人 張若虛的代表作 包括:
《代答閨夢還》《春江花月夜》。
問張若虛是哪個朝代的人?
答張若虛 是 唐代 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