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如羽蓋豈堪論,百步清陰鎖綠雲。善政已聞思召伯,
英風偏稱號將軍。靜鋪講席麟經潤,高拂□枝兔影分。
更有歲寒霜雪操,莫將樗櫟擬相群。
自大駕之西幸兮,府遂為於近藩。
賜行殿為府治兮,暨澤牧之惟艱。
張毗陵首當是選兮,實股肱之舊弼。
仍土階之素規兮,因舊宇以為安。
朱忠靖繼剖符兮,屹具瞻於岩石。
越忠簡亦相望兮,凜清風而獨寒。
忠定王之來鎮兮,當乾道之四祀。
捐帑以置義租兮,闢宮而祠先賢。
諒棠陰之蔽芾兮,思召伯其如憩。
宜大封於是邦兮,良天道之好還。
後五十餘年兮,誰儷美以增飾。
維我新安公兮,騖逸駕而獨攀。
剖滯訟如澌流兮,召雨暘如應響。
使百城俱按堵兮,令滄海無驚瀾。
立吏膽於秋霜兮,洽民氣於春澤。
出干將於寶匣兮,照沆瀣於銅盤。
圜扉鞠為茂亓兮,麥岐藹其連秀。
令修戶庭之內兮,民樂湖山之閒。
既修政而人悅兮,文書省於幙府。
新百廢以具興兮,聳輪奐之偉觀。
八邑不知有役兮,一道不知有費。
若天造而神設兮,豈民力之或煩。
化榛莽為宏麗兮,敞隘敝為爽塏。
革蠹撓而雄疊兮,易朽腐而堊丹。
茲棟隆之規模兮,特於此乎小試。
非成毀之相仍兮,數循環而無端。
鎮越巋乎中踞兮,修廊翼其旁拱。
何獨斂夫散氣兮,所以重夫中權。
巨扁揭乎雲霄兮,鈞筆粲乎星斗。
山靈為之呵護兮,珍光赫而屬天。
前方台之月華兮,後蓬萊之雲氣。
左燕春之凝香兮,右清白之寒泉。
繞層城以拂雲兮,開屏障於四面。
臥林影於雲壑兮,棲山光乎二軒。
呼平湖於酒杯兮,浮翠峰於茗碗。
送歸鴻於天外兮,數飛鷗於海門。
動秋聲之摵摵兮,泊晴嵐之藹藹。
餞崦嵫之夕照兮,賓暘谷之朝暾。
上越王之危台兮,誦唐人之傑句。
鷓鴣飛而地迥兮,晴煙渺而天寬。
飛蓋游乎清夜兮,羃輕煙之素練。
棹歌發乎中沚兮,浴明月於金盆。
麗譙湧乎青冥兮,角聲起而寥亮。
佳山蔚其照眼兮,洗萬里之陰雰。
新隄平而擬掌兮,沸行歌以載路。
漕渠濬重兮,鼓千艘而駢闐。
雄威扁營疊創兮,雷歡聲於貔虎。
泮宮修貢闈闢兮,遂飛躍於魚鳶。
台府煥而一新兮,巖壑為之改觀。
他人視之拱手兮,公談笑而不難。
既游刃之有餘兮,復善刀而藏用。
寂然若無所營兮,湛中襟而靖淵。
炷爐香而讀易兮,悟至理於泰否。
托寄軒之柱刻兮,等蘧廬於乾坤。
上方蕆事明庭兮,將入扈於豹尾。
如旄倪之借留兮,紛截鐙以攀轅。
系郢曲之寡和兮,信蕭規之難繼。
民願公無遽歸兮,帝謂吾今召環。
雖卿月之暫駐兮,幸臨照夫越土。
恐使星之遷次兮,迫太階之魁躔。
推治越之道治天下兮,固我公之餘事。
然越人愛公如慈父母兮,願托歌而永傳。
客乃斂衽肅容兮,屏氣弗敢復言。
孫子於是濃墨大字兮,終夫越問之篇。
東風初暖酒難銷,五馬行春罷趁朝。
道畔棠陰同召伯,階前蓂莢別唐堯。
下車正是嘗新筍,得句何妨寄舊僚。
預想郡齋公宴處,桃花凝露柳垂條。
魯公之書既絕倫,歲久更為所珍。
荒壇壞塚朽崖屋,剝落風雨埋煨塵。
斷碑數尺誰所得,點畫入紙完如新。
延陵公子好事者,拓取持寄情相親。
六書篆籀數變改,訓詁後世多失真。
誰初妄鑿妍與丑,坐使學士勞骸筋。
堂堂魯公勇且仁,出遇世難親經綸。
揮毫卓犖又驚俗,豈亦以此誇常民。
但疑技巧有天得,不必勉強方通神。
詩歌甘棠美召伯,愛惜蔽芾由思人。
時危忠誼常恨少,寶此勿復令埋堙。
陋巷西鄰召伯祠,入城流水透疏籬。
雨來石室琴先覺,春去松庭鶴不知。
薜荔交加侵甕牖,莓苔斑駁繞盆池。
草堂近日猶增價,添得湯休兩首詩。
愛均召伯棠,名殊諸葛菜。
軒檻頓輝光,東西相映帶。
此意存千年,其勢當兩大。
梨棗況久生,於焉稱內外。
蘇公滄洲趣,日夕懷山陰。
公堂植珍木,寄夢天姥岑。
亭亭碧玉干,氣象俯喬林。
雷霆已難拔,霜雪何敢侵。
蒼皮卷鱗甲,細葉抽鋒針。
稍出珊瑚枝,中含笙磬音。
鸞鳳待棲息,詎肯容凡禽。
西風蕩積雨,畏日方流金。
潭潭宗伯府,窈窕巖谷深。
北窗臥羲皇,笑語合朋簪。
蒼生望安石,出處本無心。
萬象入毫端,四溟納胸襟。
文房俎豆列,武庫矛戟森。
甘棠愛召伯,勿使螻蟻尋。
世俗多貴遠,豈知古猶今。
他年老東山,應記梁父吟。
池館春光欲禁煙,芳辰修禊集群賢。
茂林深處森冠劍,清籟嗚時當管弦。
召伯甘棠分陝地,羊公風景峴山前。
詩成莫訝天機俊,潛握人間造化權。
道鄉采芹暇,手植四株柏。
相對有正味,愛此歲寒格。
忠言賈奇禍,幾削諫臣跡。
柏亦助道鄉,每號風雨夕。
柏死公不死,大名日皦白。
後人補種之,存棠思召伯。
亭亭儼相持,撐雲空百尺。
是柏出雖晚,風致猶古昔。
我來跂遺芳,清坐假一席。
徘徊意難捨,猛把闌干拍。
寄語景行人,用意幸勿窄。
一種分符兩種榮,朱衣院吏引紅旌。
全家首赴酇侯鎮,半路重過召伯城。
迎步綺羅無舊態,隨軒絲竹有新聲。
野人相見忻還愧,為愛交情似世情。
細雨添春色,微風淨閘流。
徂年半今世,生計一扁舟。
飲食隨魚蟹,封疆入鬥牛。
江波方在眼,轉覺此生福
我行出陝右,來升召公堂。
歎公不可作,祗令吾道傷。
優哉聽訟日,斯民歌樂康。
善教被南國,美蔭余甘棠。
惟公與周公,左右相成王。
孰知二公心,千載惟蒼蒼。
人不學二南,其蔽猶面牆。
先聖垂此言,下士其可忘。
太史述世家,源深者流長。
公澤亦至今,風烈殊未央。
再拜仰公像,冠佩猶煌煌。
徘徊不能去,淚落征衣裳。
采采南山菊,還應滿故園。
全家泊孤埭,多病負清樽。
木末秋聲老,天涯雨氣昏。
鄉關吟望外,愁淚有雙痕。
淮海破冬仲,雪霜滋不平。
菱荷枯折盡,積水寒更清。
輟棹得佳觀,湖天繞朱甍。
信美無與娛,濁醪聊自傾。
北眺桑梓國,悠然白雲生。
南望古邗溝,滄波帶蕪城。
村墟翳茅竹,孤煙起晨烹。
簷間鳥聲落,客子念當行。
攬衣視日景,薄陰漏微明。
何時復來游,春風發鮮榮。
督亢陂荒蔓草生,廣陽宮廢故城平。
秋風易水人何在,午夜盧溝月自明。
召伯封疆經幾換,荊卿事業尚虛名。
黃金不置高台上,似怪年來士價輕。
地勢如披掌,天形似覆盤。
三星羅戶牖,北斗掛闌干。
晚色鞭蕖靜,秋香桂子寒。
更無山礙眼,剩覺水雲寬。
二歎熟君朱弦音,可但文價高儒林。
課聞安仁最花縣,車想召伯駐棠陰。
詩壇自昔隱一敵,意匠超忽陵高深。
補袞活國要次第,向來子牟魏闕心。
憶昔輕舟衣錦還,青紅旗幟滿江邊。
正逢時節梅將潦,又見池塘柳欲綿。
千古棠陰思召伯,一封芝詔下堯天。
行看大展經綸手,霖雨蒼生四海傳。
清風不肯來,烈日不肯暮。
平生山林下,散發頗箕踞。
一官走王事,三伏在道途。
我非褦襶兒,亦爾困馳騖。
居然戀俎豆,安得免羈馽。
區區竟何營,汩汩此飄寓。
淵明應笑人,有底不歸去。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廳事也,有古槐數珠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聲幽息,有切嘗聞。豈人心異於曩時,將蟲響悲於前聽。嗟乎,聲以動容,德人以象賢。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靈姿。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應節為變,寄藏用之機。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僕失路艱虞,遭時微徽。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情沿物應,哀弱羽之飄零,道寄人知,憫餘聲之寂寞。非謂文墨,取代幽憂云爾。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