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看功臣樹色蒼,故山端的勝殊方。
桑麻原隰連香徑,金碧樓台峙寶坊。
瀹雪小齋雲半榻,貫花新偈入千行。
春深四大輕安否,佛祖權衡賴抑揚。
絕壑禪床底,泉分落石層。霧交高頂草,雲隱下方燈。
朝滿傾心客,溪連學道僧。半旬持一食,此事有誰能。
末塗一過馬群空,老眼雙瞻碣石鴻。
固有江東兼渭北,其如明月與清風。
一官羈絆吾堪老,萬里嫖姚子未窮。
寄語此時懷馬祖,叩門何日許龐公。
東澗水,清且泚。
源遠流長,波騰鼎沸。
從這裡入,不知其幾。
是則是,只如圖一禪師經過梁溪,
驀將泗州大聖鼻孔一擔,直得無處出氣。
為復壓良為賤,為復神通遊戲。
君子可入。
白屋炊香飯,葷膻不入家。濾泉澄葛粉,洗手摘籐花。
青芥除黃葉,紅姜帶紫芽。命師相伴食,齋罷一甌茶。
卞山風月古,秀髮在詩人。
之子含清骨,禪師托後身。
千篇取篋稿,一夢繞鄉蘋。
知己大丞相,無勞揖縉紳。
浮雲暮褰霽,空宇湛然清。
復念還山客,遲遲南澗行。
新禽響叢木,殘照入孤城。
即此閒來往,方紆塵外情。
汩汩石上語,瀏瀏風中琴。
清晨南澗流,似是太古音。
出谷乍喧冗,入林杳深沉。
後來自相續,前者既難尋。
問客何緣起,悠悠傷別心。
淨居寺,在光山縣南四十里大蘇山之南、小蘇山之北。
寺僧居仁為余言:齊天保中,僧思惠過此,見父老問其姓,曰蘇氏,又得二山名。
乃歎曰:吾師告我,遇三蘇則祝
遂留結庵。
而父老竟無有,蓋山神也。
其後僧智凱見思於此山而得法焉,則世所謂思大和尚、智者大師是也。
唐神龍中,道岸禪師始建寺於其地,廣明庚子之亂,寺廢於兵火,至乾興中乃復,而賜名曰梵天雲。
十載游名山,自製山中衣。
願言畢婚嫁,攜手老翠微。
不悟俗緣在,失身蹈危機。
刑名非夙學,陷阱損積威。
遂恐死生隔,永與雲山違。
今日復何日,芒鞋自輕飛。
稽首兩足尊,舉頭雙涕揮。
靈山會未散,八部猶光輝。
願從二聖往,一洗千劫非。
徘徊竹溪月,空翠搖煙霏。
鐘聲自送客,出谷猶依依。
回首吾家山,歲晚將焉歸。
秋正平分月正圓,峰前桂子落亭前。
老禪方丈寥寥夜,不聽猿聲二十年。
龍准高不高,虎頤短不短。
半夜崑崙兒,兩手扶銀碗}。
通身只是一張口,百煉爐中{上六下衣去}出來。
斷送夕陽歸去後,又催明月上樓台。
宦途堪笑不勝悲,昨日榮華今日衰。
轉似秋蓬無定處,長於春夢幾多時。
半頭白髮慚蕭相,滿面紅塵問遠師。
應是世間緣未盡,欲拋官去尚遲疑。
雨暗水巖春意濃,尚思采采隔珍叢。
睡魔正壓眉楞重,珍重南屏信息通。
聞君八法擅臨池,{左右厭}押工夫世少知。
學者伏膺虞秘監,時賢求范永禪師。
流傳異日須懸帳,交質何人敢對棋。
斂手姜芽柳家樣,解嘲幾困老劉詩。
自笑塵中游宦客,長輸林下坐禪僧。
水田百畝一區宅,歸老城南何日能。
西山多奇狀,秀出倚前楹。
停午收彩翠,夕陽照分明。
吾師住其下,禪坐證無生。2
結廬就嵌窟,剪竹通徑行。3
談空對樵叟,授法與山精。
日暮方辭去,田園歸冶城。4
閒庭樹樹果垂霜,聽法猶憐入草堂。
異類豈能知禮節,每來相對坐禪床。
窮途久矣歎吾衰,雙鬢新添幾縷絲。
身是在家狂道士,心如退院病禪師。
極知勾漏求丹藥,不及衡陽賣漉籬。
習氣若為除未盡,小軒風月又成詩。
丈室掩孤燈,更深霰雹增。相看雲夢客,共憶祝融僧。
語合茶忘味,吟欹卷有稜。楚南山水秀,行止豈無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