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來餘杭,孟陬值杓建。
春色正融怡,皇華紆睠眄。
言此佳山水,巧麗極怪變。
有如畫屏風,羅列圍四面。
城南古浮圖,又為一郡冠。
聯驅松徑中,信步蒼崖畔。
莓苔粘履屐,虯枝拂簪弁。
縱覽識高深,顧慕增詫歎。
心迷真賞奇,竟覺旅遊倦。
物色雖難窮,指注亦粗遍。
樓台郁相望,無異掛盤線。
向非適幽遐,何由盡聞見。
惟昔吳越君,塔廟務華煥。
依山鐫大像,疊石累高岸。
經構無已時,貲費豈復算。
較其輿地中,佛寺佔過半。
榮華一朝盡,金石空殘片。
款識刻猶存,排衙行不亂。
虛亭復增修,郡府餘壯觀。
故人柏台彥,早歲歷監殿。
自從交臂來,幾回傷聚散。
聲光日以高,使節復頻換。
江湖偶追陪,旬浹停車傳。
更有山林期,茲焉適予願。
花枝含笑畫猶存,偕老渾忘歲月奔。
紅燭高燒人並照,綠雲低覆鏡回溫。
新妝幾換孤山面,淺筆終留倩女魂。
珍重玳梁香雪影,他生同認舊巢痕。
何待台傾曲沼平,昨朝戶牖上丹青。
寒花自拆侍中圃。劫火猶存太祝廳。
托紹遺言那忍負,哭憐哀挽不堪聽。
空令雪鬢龍鍾叟,秉筆來書宰上銘。
全德寡知音,浮漚亦易沉。
終因三昧火,始驗一生心。
講齒猶存玉,輪珠自化金。
幾多空掩胾,遺臭在山林。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辭。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捨南捨北雪猶存,誠對東風問小園。
一夜小園開似雪,暗香浮動月黃昏。
柴門不掩俗人稀,成就山房一段奇。
木葉最宜新雨後,鳥聲更勝暮春時。
家貲屢罄緣耽酒,宿習猶存為愛詩。
別有一條差自慰,術苗芎茁正離離。
遊人出三峽,楚地盡平川。
北客隨南賈,吳檣間蜀船。
江侵平野斷,風捲白沙旋。
欲問興亡意,重城自古堅。
南方舊戰國,慘澹意猶存。
慷慨因劉表,淒涼為屈原。
廢城猶帶井,古姓聚成村。
亦解觀形勝,昇平不敢論。
楚地闊無邊,蒼茫萬頃連。
耕牛未嘗汗,投種去如捐。
農事誰當勸,民愚亦可憐。
平生事遊惰,那得怨凶年。
朱檻城東角,高王此望沙。
江山非一國,烽火畏三巴。
戰骨淪秋草,危樓倚斷霞。
百年豪傑盡,擾擾見魚蝦。
沙頭煙漠漠,來往厭喧卑。
野市分獐鬧,官帆過渡遲。
遊人多問卜,傖叟盡攜龜。
日暮江天靜,無人唱楚辭。
太守王夫子,山東老俊髦。
壯年聞猛烈,白首見雄豪。
食雁君應厭,驅車我正勞。
中書有安石,慎勿賦離騷。
殘臘多風雪,荊人重歲時。
客心何草草,里巷自嬉嬉。
爆竹驚鄰鬼,驅儺逐小兒。
故人應念我,相望各天涯。
江水深成窟,潛魚大似犀。
赤鱗如琥珀,老枕勝玻璃。
上客舉雕俎,佳人搖翠篦。
登皰更作器,何以免屠刲。
北雁來南國,依依似旅人。
縱橫遭折翼,感惻為沾巾。
平日誰能挹,高飛不可馴。
故人持贈我,三嗅若為珍。
柳門京國道,驅馬及春陽。
野火燒枯草,東風動綠芒。
北行運許鄧,南去極衡湘。
楚境橫天下,懷王信弱王。
解後猶存石柱樑,周家九鼎尚淪亡。
此泉只是尋常水,為有歐蘇姓字香。
公家老博望,手斲扶桑根。
騎之泛溟渤,飄然泝崑崙。
直到析木津,細問黃河源。
玉繩澹碧落,機杼閒天孫。
北斗可用挹,槎腹窪為樽。
獨攜天一水,從乾納諸坤。
梧桐九秋影,苔蘚千年痕。
媼神發深閟,泉冽槎猶存。
爾泉以亨字,是亨本於元。
世人重通塞,祗就利處論。
習坎維心亨,中有真胚腪。
木上有水井,何嘗以亨言。
泉於性中汲,畫向象外吞。
安得跨黃鵠,往款君平門。
梅花繞屋柳遮門,不是閭閶不是村。
歸寄柴桑人自老,就荒松菊徑猶存。
事關時命才何與,技止文章道未尊。
燈火半生堪底用,只將黃犢教吾孫。
故山一別光陰改,秋露清風歲月多。松下壯心年少去,
池邊衰影老人過。白雲生滅依巖岫,青桂榮枯托薜蘿。
惟有此身長是客,又驅旌旆寄煙波。
都子方知硯石親,字雖小技盍留神。
魯公米帖猶存古,王氏蘭亭已失真。
莫事鋒鋩多巧銳,要令骨肉兩停勻。
中心端正手圓活,此外無方可教人。
昔余過稚齒,從師昧知奧。徒懷利物心,不獲藏身寶。
曳婁一縫掖,出處勞昏早。醒醉迷啜哺,衣裳辨顛倒。
忠誠貫白日,直已憑蒼昊。捲舌墮讒諛,驚波息行潦。
衰禽識舊木,疲馬知歸道。楊柳長庭柯,蘭荃覆階草。
旌旄光裡捨,騎服歡妻嫂。綠鬢絕新知,蒼須稀舊老。
冠緌身忝貴,齋沐心常禱。笙磬諒諧和,庭除還灑掃。
棲遲還竹巷,物役浸江島。倏忽變星霜,悲傷滿衷抱。
黃冠具行輿,邀我游棲真。
山家雜水樹,野徑橫荊榛。
長松臥蒼蛟,亂石錯紫鱗。
委曲至洞府,積雪開雙門。
結頂寶蓋高,下可容百人。
神仙獨何之,棋局今猶存。
翠子拂不落,衣袖生清芬。
山間局未終,浮世三千春。
安得從之遊,一笑凌層雲。
觀化祇山頂,流睇古王城。萬載池猶潔,千年苑尚清。
彷彿影堅路,摧殘廣脅山盈。七寶仙台亡舊跡,
四彩天花絕雨聲。聲華日以遠,自恨生何晚。
既傷火宅眩中門,還嗟寶渚迷長阪。步陟平郊望,
心游七海上。擾擾三界溺邪津,渾渾萬品忘真匠。
唯有能仁獨圓悟,廓塵靜浪開玄路。創逢肌命棄身城,
更為求人崩意樹。持囊畢契戒珠淨,被甲要心忍衣固。
三祇不倦陵二車,一足忘勞超九數。定瀲江清沐久結,
智劍霜凝斬新霧。無邊大劫無不修,六時愍生遵六度。
度有流光功德收,金河示滅歸常祝鶴林權唱演功周,
聖德佳音傳余響。龍宮秘典海中探,石室真言山處仰。
流教在茲辰,傳芳代有人。沙河雪嶺迷朝徑,
巨海鴻崖亂夜津。入萬死,求一生。投針偶穴非同喻,
束馬懸車豈等程。不徇今身樂,無祈後代榮。
誓捨危軀追勝義,鹹希畢契傳燈情。勞歌勿復陳,
延眺且周巡。東睇女巒留二跡,西馳鹿苑去三輪。
北睨捨城池尚在,南睎尊嶺穴猶存。五峰秀,百池分。
粲粲鮮花明四曜,輝輝道樹鏡三春。揚錫指山阿,
攜步上祇陀。既睹如來疊衣石,復觀天授迸余峨。
佇靈鎮梵岳,凝思遍生河。金花逸掌儀前奉,
芳蓋陵虛殿後過。旋繞經行砌,目想如神契。
回斯少福澗生津,共會龍華捨塵翳。
故老談李僊,晉日上寥廓。
隨身無長物,止跨一隻鶴。
鶴本非胎生,古卯尚遺殼。
千年石似堅,覆在鳳山腳。
寒宵晦風雨,神光照巖岳。
犬嗥雞夜鳴,龍泣人寢愕。
秪今筠庵是,因物非繩削。
當時菢破處,作門不關鑰。
蓋以一把茅,聊以護霜雹。
遐瞻如釣翁,蘘衣逐層著。
我來驗幽討,意尚疑諺謔。
霧中披羽衣,砌下脫芒屩。
入戶環仰觀,中空生響諾。
不見朱頂雛,猶存雪色膜。
松梢雙老鶴,戛然下簷角。
老夫忽心驚,不敢小盤礡。
他鄉臥病白頭翁,孤憤猶存涕淚中。
竹葉有陰唯待月,蓮花自殞不須風。
明朝白帝行商令,何日黃麾入漢宮。
一死等閒無足惜,道人第一莫談空。
朝驅下越阪,夕飯當吳門。
停車弔古跡,靄靄林煙昏。
青山海上來,勢若游龍奔。
星臨鬥牛域,氣與東南吞。
九折排怒濤,壯哉天地根。
落日見海色,長風捲浮雲。
山椒載遺祠,興廢今猶存。
香殘吊木客,樹古啼清猿。
我來久沈抱,重此英烈魂。
吁嗟屬鏤鋒,置爾國士冤。
峨峨姑蘇台,荊棘曉露繁。
深宮麋鹿游,此事誰能論。
因之毛髮豎,落葉秋紛紛。
太平宮而宿於南溪溪堂遂並南山而西至樓觀大秦寺延生觀仙遊潭十九日AA1歸作詩五百言以記凡所經歷者寄子由遠人罹水旱,王命釋俘囚。
分縣傳明詔,循山得勝游。
蕭條初出郭,曠蕩實消憂。
薄暮來孤鎮,登臨憶武侯。
崢嶸依絕壁,蒼茫瞰奔流。
半夜人呼急,橫空火氣福
天遙殊不辨,風急已難收。
曉入陳倉縣,猶余賣酒樓。
煙煤已狼藉,吏卒尚呀咻。
(十三日宿武城鎮,即俗所謂石鼻寨也,雲孔明所築。
是夜二鼓,寶雞火作,相去三十里,而見於武城。
)雞嶺雲霞古,龍宮殿宇幽。
(縣有雞爪峰、龍宮寺。
)南山連大散,歸路走吾州。
欲往安能遂,將還為少留。
回趨西虢道,卻渡小河洲。
聞道磻溪石,猶存渭水頭。
蒼崖雖有跡,大釣本無鉤。
(十四日,自寶雞行至虢。
聞太公磻溪石在縣東南十八里,猶有投竿跪餌兩膝所著之處。
)東去過郿塢,孤城象漢劉。
誰言董公健,竟復伍孚仇。
白刃俄生肘,黃金漫似丘。
(十五日至郿縣,縣有董卓城,其城象長安,俗謂之小長安。
)平生聞太白,一見駐行騶。
鼓角誰能試,風雷果致不。
巖崖已奇絕,冰雪更琱鎪。
春旱憂無麥,山靈喜有湫。
蛟龍懶方睡,瓶罐小容偷。
(是日晚,自郿起至清秋鎮宿。
道過太白山,相傳雲,軍行鳴鼓角過山下,輒致雷雨。
山上有湫甚靈,以今歲旱,方議取之。
)二曲林泉勝,三川氣象侔。
近山麰麥早,臨水竹篁修。
(十六日至盩厔,以近山地美,氣候殊早。
縣有官竹園,十數里不絕。
)先帝膺符命,行宮畫冕旒。
侍臣簪武弁,女樂抱箜篌。
秘殿開金鎖,神人控玉虯。
黑衣橫巨劍,被發凜雙眸。
(十七日,寒食。
自盩厔東南行二十餘里,朝謁太平宮二聖御容。
此宮乃太宗皇帝時有神降於道士張守真以告受命之符,所為立也。
神封翊聖將軍,有殿。
)邂逅逢佳士,相將弄彩舟。
投篙披綠荇,濯足亂清溝。
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國秋。
繞湖栽翠密,終夜響颼颼。
(是日與監宮張杲之泛舟南溪,遂留宿於溪堂。
)冒曉窮幽邃,操戈畏炳彪。
(十八日,循終南而西,縣尉以甲卒見送。
或雲近官竹園往往有虎。
)尹生猶有宅,老氏舊停輈。
問道遺蹤在,登仙往事悠。
馭風歸汗漫,閱世似蜉蝣。
羽客知人意,瑤琴繫馬鞦。
不辭山寺遠,來作鹿鳴呦。
帝子傳聞李,巖堂仿像緱。
輕風幃幔卷,落日髻鬟愁。
入谷(音裕
)警蒙密,登坡費挽摟。
亂峰攙似槊,一水淡如油。
中使何年到,金龍自古投。
千重橫翠石,百丈見游AA2。
最愛泉鳴洞,初嘗雪入喉。
滿瓶雖可致,洗耳歎無由。
(是日游崇聖觀,俗所謂樓觀也,乃尹喜舊宅,山腳有授經台尚在。
遂與張杲之同至大秦寺蚤食而別。
有太平宮道士趙宗有,抱琴見送至寺,作《鹿鳴》之引乃去。
又西至延生觀,觀後上小山,有唐玉真公主修道之遺跡。
下山而西行十數里,南入黑水谷,谷中有潭名仙遊潭。
潭上有寺三,倚峻峰,面清溪,樹林深翠,怪石不可勝數。
潭水以繩縋石數百尺,不得其底,以瓦礫投之,翔揚徐下,食頃乃不見,其清澈如此。
遂宿於中興寺,寺中有玉女洞,洞中有飛泉甚甘,明日以泉二瓶歸至郿,又明日乃至府。
)忽憶尋蟆培,方冬脫鹿裘。
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惟有泉旁飲,無人自獻酬。
(昔與子由游蝦蟆培,方冬,洞中溫溫如二三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