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山限華夷,夷水不得出。
澗壑相奮撞,竟朽此山骨。
想其初洞達,借勢有神物。
臂開青石壁,黤黮烏龍窟。
奔流成長溪,巖洞寒突兀。
秉燭千步游,怪景才彷彿。
華髮結乳頂,空翠誰掃拂。
石田耕未熟,石鼓響不沒。
靈仙眇羽化,古廟凜紆鬱。
我來庚伏初,弄水解纓紱。
清甘流渴肺,妙聽含鍾律。
兩腋御泠然,回產歎飄忽。
兩峰峻上半天開,一水爭奔急雪來。
眺遠直疑滄海近,洞靈曲坳湧泉回。
慨思南北江山異,更陟嵯峨宇宙恢。
眇眇愁余歌石鼓,漫磨枯墨灑蒼苔。
石鼓山頭一小亭,乾坤萬里眼雙明。
雖因刺史能尋勝,不遇昌黎豈得名。
衡岳雲開秋洗碧,蒸江湘合水爭清。
書巖莫辨當時字,空積塵泥野草生。
曾依岳麓聽鳴泉,亦泛朱陵石鼓船。
所欠平生惟白鹿,暮年來此豈非天。
石鼓郁嵯峨,截然踞滄洲。
有如古盟主,勤王會諸侯。
蒸湘伯叔國,稟命會葵丘。
敢不承載書,戮力朝宗周。
混為同軌去,崩奔不敢留。
宜哉百谷王,博大無與儔。
氈毳昔亂華,車馬隔中州。
未聞齊晉勳,包茅費誅求。
威文亦弘規,尚取童子羞。
安知千載後,但泣新亭囚。
我題石鼓詩,願言續春秋。
江頭秀木碧參空,喜見新晴到眼中。
秩秩北林筵有序,潭潭東閣禮尤崇。
廣平元老今賢傑,江左夷吾正祖風。
況復贛君崇教養,清陰到處綠成叢。
古史書不足,磨璞鐫美辭。
周宣石鼓文已缺,秦政嶧山字苦隳。
西漢都無半畫在,黃初而上猶得窺。
下及隋唐莫可數,奇言偉跡恐所遺。
信都力黏大小軸,集十為秩仍第之。
隨目證訛甲癸推,青編是非皆究知。
有益於古今不疑,碑雖滅絕事弗移。
後人覽錄尚若披,信都用意無窮期。
天灰地燼乃終畢,信都信都名愈出。
我來一登石經堂,從以諸生行兩廡。
諸生讀經半白頭,問以始終箝不語。
我聞此經昔中都郎中所隸乃其祖。邇來離亂已亡失,
楷本僅能傳蜀土。蜀王閏位供掃除,
獨此仍為盛時齲為將嚴鐍守重扃,
護以繚垣崇邃宇。列之學官豈無意,
不但闕文存夏五。大開明鏡別妍媸,
時扣洪鐘諧律呂。後生不復事丹鉛,
抵死唯知守籐楮。字音隨口妄蜺霓,
點畫分毫謬魚魯。日月當天空委照,
盲俗相欺紛莫睹。石經雖古奈爾何,
人競傳今不傳古。行行矧肯捩眼覷,
蘚剝苔封費撐拄。堅鑱僅免飽蟫魚,
隘道爭來宅狐鼠。此間鄒人儻借問,
為問石經誰是主。憶昨敲門肆訶斥,
幾度循牆誇傴僂。登登閣閣隱金槌,
耳聒散空垂雹雨。蠟薰煤染連作卷,
玉軸錦裝如束杵。豈無一物媚權豪,
幾紙才堪博圭組。爾之所得固麼麼,
我則何由寬擊拊。一槌只作一字訛,
訛至萬千那複數。石經之害此其大,
給有鬼神誰可御。憶昔嘗為博士官,
首善堂中容接武。心知不是世間書,
雲漢森然城百堵。恢恢帝所有餘地,
忍使石經留外府。便當連舸下瞿塘,
飛上三山如插羽。縑緗舛謬鐘鼎暗,
天罅豈容無一補。巍巍玉帝殿中央,
河洛東西翼龍虎。雖然斯文屬興廢,
帝既有心天亦許。作詩未用擬韓公,
考篆庶幾追石鼓。
羽人脫屣去,古洞留嵌巖。
白雲亦世態,隨風蛻其緘。
石飴已何許,誰能味其甘。
土偶寂不語,樵牧同此龕。
坎坎擊石鼓,歸去誇彼談。
遂使蠟屐人,於此移其貪。
猗桐植翠蓋,翳翳當薰南。
琤然激石溜,燕坐心默參。
朝暮豈異理,莫誑狙四三。
暄涼得其適,所訝非瘴嵐。
梅花對白髮,風前雪鬖鬖。
揮觴屬同僚,出語諧酸鹹。
猶拘鐵漢語,飲之不至酣。
托詩紀曾游,誰將鐵為庵。
裊裊西風吹逝波,冥冥灝氣逼星河。
宣王石鼓青苔澀,武帝金盤白露多。
八陣雲開屯虎豹,三江潮落見黿鼉。
沅湘一帶皆秋草,欲采芙蓉奈晚何。
十戰群雄百戰疲,金城萬雉自湯池。
地分玉冊盟俱在,露仄銅盤影不支。
中夜馬群風北向,當年車轍日南馳。
獨憐石鼓眠秋草,猶是宣王頌美辭。
太微一宿燭魚鳧,已奏平反課轉輸。
綠碾雨前舒鳳爪,青鎌雪外長龍顱。
班崇東壁圖書府,惠暢西夷道德塗。
佇佐修壤歌六月,載銘石鼓會東都。
憶昔夢中游,高懷悵冥邈。
箯輿入來,精爽欲飛躍。
九鎖相迴環,群峰俱卓牽。
地勝幻蓬萊,天低眇嵩岳。
古道矗危亭,斷澗橫略彴。
流泉翠蛟舞,怪石紫鱗錯。
坡仙不可見,墨香儼猶昨。
迤邐跨五洞,解衣小盤礡。
煙蘿蔓千樹,風松鼓萬壑。
元放時往來,仙家有真樂。
石鼓叩即鳴,乳泉甘比酪。
對此黃花秋,風景良不惡。
更欲窮絕頂,不憚疲兩腳。
謝屐隨縱橫,嘉帽任落魄。
回首日已晡,空山唳猿鶴。
羽衣坐玄石,呼茗待侍客。
指弦寫秋聲,洗琖營晚酌。
詩成走風雨,鬼神亦驚愕。
何時了功名,來尋赤松約。
我昔聞諸太古初,馮翊窅窅安可摸。
自從庖羲得龍馬,奇偶變化滋圖書。
結繩之政由此毀,蝌蚪鳥跡紛壇起。
後來大小二篆生,周稱史籀秦誇李。
只今相去幾百年,字體散漫隨雲煙。
岐陽石鼓土花蝕,繹山之碑野火然。
縱有秦銘刻岑石,冰消雪剝無蹤跡。
書生好學何所窺?每展史編空歎息。
樊山先生東魯儒,好古博雅耽成。
八分小篆純古法,鑿石置之東南隅。
白石光芒爭照耀,滿城走看嗟神妙。
向來傳寫何足珍,棗木空貽後人誚。
徐公手摹烽火塵,金陵近刻殊失真。
那如此本意太淳,丞相李斯下筆親。
申屠墨莊有傳授,法度森嚴非苟苟。
豈惟後學得所師?萬世千秋垂不朽。
攜檄來游石鼓山,島洲疑望有無間。
大江潮落海門出,洞口雲深月戶關。
名揭君謨椽筆健,詩留子真翠珉斑。
古靈更有碑三字,屴崱須登莫倦還。
野鳥音喧豗,蒼欒翠轇轕。
冷光雪色陵雲端,亂流江勢侵天末。
蒙衲老僧初睡美,倚榻陂龍暗搖恬。
竹庵虎子呼未回,石灶茶煙寒不起。
阿昕愛山定忘返,我已興窮歸路晚。
悲風鳴雁一聲聲,眸寒更覺江城遠。
田侯玉磬何瑰奇,吳子見之俄朵頤。
宣王石鼓氣忽喪,摩挲篆刻還嗟咨。
作止休論惟柷敔,曾窺兩階舞干羽。
常臨罍洗薦清廟,獲邇天球親簋簠。
緬懷戛擊良匪遙,少師汝曹疑可招。
老儒詎復知肉味,惝怳便欲聞簫韶。
正聲初淫器益論,九州漸漸嬰兵戈。
鬼神憤忱莫得秘,直恐世上遭詆訶。
田侯憫我形影孤,明眼常雲絕代無。
是事寧殊納衣底,啟齒須逢袒臂胡。
即今陛下聖且仁,律品從來惡奪倫。
克諧八音有夔在,獨驚堯顙如高辛。
人間詎睹荊山璞,碔砆難言合雕琢。
憑君持入古銀台,似說太常修雅樂。
茅屋小於船,寒宵此會偏。
苦吟因青得,幽思與閒便。
斷壁棲雲氣,虛窗閉篆煙。
帖殘重補畫,琴老不勝弦。
畫軸塵為古,茶爐火自然。
細泉膠莧腹,凍鶴隨松巔。
石鼓鳴如磬,翁瓶色類鉛。
雪明燈焰減,風遠漏聲傳。
鼠黠窺人走,僮頑背客眠。
骨清神欲脫,興逸語猶顛。
野性終應在,浮名豈足纏。
欲從支遁隱,款有買山錢。
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
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周綱凌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
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珮鳴相磨。
蒐於岐陽騁雄俊,萬里禽獸皆遮羅。
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
從臣才藝鹹第一,揀選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呵。
公從何處得紙本,毫髮盡備無差訛。
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蝌。
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斫斷生蛟鼉。
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
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對此涕淚雙滂沱。
憶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稱元和。
故人從軍在右輔,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
氈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載數駱駝。
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
聖恩若許留太學,諸生講解得切磋。
觀經鴻都尚填咽,坐見舉國來奔波。
剜苔剔蘚露節角,安置妥帖平不頗。
大廈深簷與蓋覆,經歷久遠期無佗。
中朝大官老於事,詎肯感激徒婩婀。
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著手為摩挲。
日銷月鑠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
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
繼周八代爭戰罷,無人收拾理則那。
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丘軻。
安能以此尚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石鼓之歌止於此,嗚呼吾意其蹉跎。
前年重九日,黃衣攜御槧。
抗牘回天聰,批鱗蒙帝念。
雖慚獻六箴,猶許疏十漸。
去年重九日,石鼓償原欠。
菊叢對佳客,萸觴傾舊釅。
一時嘯詠狂,萬丈詞華艷。
今年重九日,龜息靜中驗。
亭前寒葉落,樓外晴波斂。
故人何慇勤,清樽持瀲灩。
思君甲辰疏,擬昔尚方劍。
士鋒皆辟易,忠舌為飫饜。
回首今七秋,日月光同掞。
知暫陸渾游,難久承明壓。
老我思荷鋤,一壑柴桑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