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舟輕,雙槳鴻驚出自哪首詩詞 - 《行香子 過七里瀨》蘇軾

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行香子 過七里瀨原文

行香子 過七里瀨

【原文】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水天清、影湛波平。

魚翻藻鑒,鷺點煙停

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算當年、虛老嚴陵。[1]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行香子 過七里瀨》註釋

行香子 過七里瀨

【賞析】

【註釋】:

[1]:東漢初年的嚴子陵,幫助劉秀打下天下之後,隱居不仕,垂釣富春江上。後人多言其「釣名」。

本詞將水上行舟的「靜美」,和時空變化的「動美」結合的十分完美。語言清麗淺顯,意境廣渺深邃。全詩有一種「淡淡的哀傷」,具有東坡一貫的「人生如夢」思想。

---------------------------

此詞是蘇軾在宋神宗熙寧六年二月(時任杭州通判)的一個清晨乘輕舟經過浙江境內著名風景區——富春江上的七里瀨以後寫下的。詞中在對大自然美景的讚歎中,寄寓了因緣自適、看透名利、歸真返樸的人生態度,發出了人生如夢的浩歎。

上片頭六句描寫清澈寧靜的江水之美:一葉小舟,蕩著雙槳,像驚飛的鴻雁一樣,飛快地掠過水面。天空碧藍,水色清明,山色天光,盡入江水,波平如鏡。

水中游魚,清晰可數,不時躍出明鏡般的水面;水邊沙洲,白鷺點點,悠閒自得。詞人用簡練的筆墨,動靜結合、點、面兼顧地描繪出生機盎然的江面風光,體現出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接下來三句從不同角度寫溪:舟過水淺處,水流湍急,舟行如飛;霜浸溪水,溪水更顯清冽,似乎觸手可摸;明月朗照,影落溪底,江水明澈。以上三句,創造出清寒淒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況味,為下片抒寫人生感慨作了鋪墊。

詞的下半闋開頭兩句轉換寫山:「重重似畫,曲曲如屏」:兩岸連山,往縱深看則重重疊疊,如畫景;從橫列看則曲曲折折,如屏風。詞寫水則特詳,寫山則至簡,章法變化,體現了在江上舟中觀察景物近則精細遠則粗略的特點。「算當年,虛老嚴陵」,這是用典:富春江是東漢嚴光隱居的地方。嚴光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同學。劉秀當皇帝後,嚴光隱姓埋名,避而不見。劉秀打聽到他後,三次徵召,才把他請到京城,授諫議大夫。嚴光堅辭不受,仍回到富春江釣魚。對於嚴光的隱居,不少人稱讚,但亦有人認為是沽名釣譽。東坡在此,也笑嚴光當年白白在此終老,不曾真正領略到山水佳處。「君臣一夢,今古空名」,表達出浮生若夢的感慨:皇帝和隱士,而今也已如夢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唯有青山依舊,朝夕百態,在人心目。下半闋以山起,以山結,中間插入議論感慨,而以「虛老」粘上文,「但」字轉下意,銜接自然。結尾用一「但」字領「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三個跳躍的短句,又與上半闋「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遙相呼應。前面寫水,後面寫山,異曲同工,以景結情。人生的感慨,歷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動閃爍、如詩如畫的水光山色之中,雋永含蓄,韻味無窮。

從這首詞可以看出,蘇軾因與朝廷掌權者意見不合而貶謫杭州任通判期間,儘管仕途不順,卻仍然生活得輕鬆閒適。他好佛老而不溺於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厭倦生活,善於將沉重的榮辱得失化為過眼雲煙,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內心的寧靜與慰安。詞中那生意盎然、活潑清靈的景色中,融注著詞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行香子 過七里瀨》相關問答

宋朝 古詩 《行香子 過七里瀨》 的作者是誰?

宋朝 古詩 行香子 過七里瀨 的作者是 蘇軾

一葉舟輕下一句是什麼?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蘇軾 的 行香子 過七里瀨 是什麼朝代的詩詞?

蘇軾 的 《行香子 過七里瀨》 是 宋朝 的詩詞 。

詩句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出自哪首詩?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出自 宋朝 的詩 《行香子 過七里瀨》。

宋朝 蘇軾的詩
宋朝古詩《行香子 過七里瀨》蘇軾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