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開元寺的詩,有關開元寺的詩句古詩詩詞,開元寺詩句詩辭
到君幽臥處,
為我掃莓苔。
花雨晴天落,
松風終日來。
路經深竹過,
門向遠山開。
豈得長高枕,
中朝正用才。
園鎖開聲駭鹿群,
滿林鮮籜水犀文。
森森競泫林梢雨,
gf爭穿石上雲。
並出亦如鵝管合,
各生還似犬牙分。
折煙束露如相遺,
何胤明朝不茹葷。
曾與徑山為小師,
千年僧行眾人知。
夜深月色當禪處,
齋後鐘聲到講時。
經雨綠苔侵古畫,
過秋紅葉落新詩。
勸君莫厭江城客,
雖在風塵別有期。
僧房藥樹依寒井,
井有香泉樹有靈。
翠黛葉生籠石甃,
殷紅子熟照銅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
根老新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
還知一勺可延齡。
一登高閣眺清秋,
滿目風光盡勝游。
何處畫橈尋綠水,
幾家鳴笛咽紅樓。
雲山已老應長在,
歲月如波只暗流。
唯有禪居離塵俗,
了無榮辱掛心頭。
西入山門十里程,
粉牆書字甚分明。
蕭帝壞陵深虎跡,
廣師遺院閉松聲。
長廊畫剝僧形影,
石壁塵昏客姓名。
何必更將空色遣,
眼前人事是浮生。
憶君無計寫君詩,
寫盡千行說向誰。
題在閬州東寺壁,
幾時知是見君時。
開元寺裡七重塔,
遙對方山影擬齊。
雜俗人看離世界,
孤高僧上覺天低。
唯堪片片紫霞映,
不與濛濛白霧迷。
心若無私羅漢在,
參差免向日虹西。
小樓才受一床橫,
終日看山酒滿傾。
可惜和風夜來雨,
醉中虛度打窗聲。
萬國布殊私,
千年降祖師。
雁門傳法至,
龍藏立言時。
故實刊周典,
新聲播魯詩。
六銖那更拂,
劫石盡無期。
南朝謝脁城,
東吳最深處。
亡國去如鴻,
遺寺藏煙塢。
樓飛九十尺,
廊環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
風繞松桂樹。
青苔照朱閣,
白鳥兩相語。
溪聲入僧夢,
月色暉粉堵。
閱景無旦夕,
憑闌有今古。
留我酒一樽,
前山看春雨。
衡岳有開士,
五峰秀貞骨。
見君萬里心,
海水照秋月。
大臣南溟去,
問道皆請謁。
灑以甘露言,
清涼潤肌發。
湖海落天鏡,
香閣凌銀闕。
登眺餐惠風,
心花期啟發。
康樂愛山水,
賞心千載同。
結茅依翠微,
伐木開蒙籠。
孤峰倚青霄,
一徑去不窮。
候客石苔上,
禮僧雲樹中。
曠然見滄洲,
自遠來清風。
五馬留谷口,
雙旌薄煙虹。
沉沉眾香積,
眇眇諸天空。
獨往應未遂,
蒼生思謝公。
誰家煙徑長莓苔,
金碧虛欄竹上開。
流水遠分山色斷,
清猿時帶角聲來。
六朝明月唯詩在,
三楚空山有雁回。
達理始應盡惆悵,
僧閒應得話天台。
誰家歌裊裊,
孤枕在西樓。
竹色寒清簟,
松香染翠幬。
月移珠殿曉,
風遞玉箏秋。
日出應移棹,
三湘萬里愁。
夜憶開元寺,
淒涼里巷間。
薄煙通魏闕,
明月照驪山。
半壁空宮閉,
連天白道閒。
清晨更回首,
獨向灞陵還。
西風吹雨雁初時,
病寄僧齋罷獻書。
萬里鹹秦勞我馬,
四鄰松桂憶吾廬。
滄洲有約心還靜,
青漢無媒跡自疏。
不是醉眠愁不散,
莫言琴酒學相如。
一閣見一郡,
亂流仍亂山。
未能終日住,
尤愛暫時閒。
唱棹吳門去,
啼林杜宇還。
高僧不可羨,
西景掩禪關。
春龍爭地養檀欒,
況是雙林雨後看。
迸出似毫當垤eJ,
孤生如恨倚欄干。
凌虛勢欲齊金剎,
折贈光宜照玉盤。
更得錦苞零落後,
粉環高下挶煙寒。
詩成一夜月中題,
便臥松風到曙雞。
帶月時聞山鳥語,
郡城知近武陵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