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一川的詩,有關一川的詩句古詩詩詞,一川詩句詩辭
東風去了秦樓畔。
一川煙草無人管。
芳樹雨初晴。
黃鸝三兩聲。
海棠花已謝。
春事無多也。
只有牡丹時。
知他歸不歸。
夜來早得東風信,
瀟湘一川新綠,
柳色含晴,
梅心沁暖,
春淺千花如束。
銀蟬乍浴。
正沙雁將還,
海鰲初矗。
雲擁旌旗,
笑聲人在畫闌曲。
星虹瑤樹縹緲,
佩環鳴碧落,
瑞籠華屋。
露耿銅虯,
冰翻鐵馬,
簾幕光搖金粟。
遲遲倚竹。
更為把瑤尊,
滿斟醽醁。
回首宮蓮,
夜深歸院燭。
往事千端,
都笑道、衰翁宦拙。
今會得、人情物態,
盡皆休說。
廣廈盡堪舒笑傲,
層樓又見凌空闊。
試閒思、畫戟比衡門,
誰優劣。
塵裡事,
無休歇。
樓上趣,
真奇絕。
有一川虛曠,
萬山環列。
識破古今如旦暮,
肯將物我剛分別。
願時時、與客坐樓心,
談風月。
郭南山寺雨初晴,
上界尋僧竹裡行。
半壁樓台秋月過,
一川煙水夕陽平。
苔封石室雲含潤,
露滴松枝鶴有聲。
木葉蕭蕭動歸思,
西風畫角漢東城。
元和九年秋,
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
寺在王順山。
去山四五里,
先聞水潺湲。
自茲捨車馬,
始涉藍溪灣。
手拄青竹杖,
足蹋白石灘。
漸怪耳目曠,
不聞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
初疑不可攀。
誰知中有路,
盤折通巖巔。
一息幡竿下,
再休石龕邊。
龕間長丈餘,
門戶無扃關。
仰窺不見人,
石發垂若鬟。
驚出白蝙蝠,
雙飛如雪翻。
回首寺門望,
青崖夾朱軒。
如擘山腹開,
置寺於其間。
入門無平地,
地窄虛空寬。
房廊與台殿,
高下隨峰巒。
巖崿無撮土,
樹木多瘦堅。
根株抱石長,
屈曲蟲蛇蟠。
松桂亂無行,
四時郁芊芊。
枝梢裊青翠,
韻若風中弦。
日月光不透,
綠陰相交延。
幽鳥時一聲,
聞之似寒蟬。
首憩賓位亭,
就坐未及安。
須臾開北戶,
萬里明豁然。
拂簷虹霏微,
繞棟雲迴旋。
赤日間白雨,
陰晴同一川。
野綠簇草樹,
眼界吞秦原。
渭水細不見,
漢陵小於拳。
卻顧來時路,
縈紆映朱欄。
歷歷上山人,
一一遙可觀。
前對多寶塔,
風鐸鳴四端。
欒櫨與戶牖,
恰恰金碧繁。
雲昔迦葉佛,
此地坐涅槃。
至今鐵缽在,
當底手跡穿。
西開玉像殿,
白佛森比肩。
斗藪塵埃衣,
禮拜冰雪顏。
疊霜為袈裟,
貫雹為華鬘.逼觀疑鬼功,
其跡非雕鐫。
次登觀音堂,
未到聞栴檀。
上階脫雙履,
斂足升淨筵。
六楹排玉鏡,
四座敷金鈿。
黑夜自光明,
不待燈燭燃。
眾寶互低昂,
碧珮珊瑚幡。
風來似天樂,
相觸聲珊珊。
白珠垂露凝,
赤珠滴血殷。
點綴佛髻上,
合為七寶冠。
雙瓶白琉璃,
色若秋水寒。
隔瓶見舍利,
圓轉如金丹。
玉笛何代物,
天人施祇園。
吹如秋鶴聲,
可以降靈仙。
是時秋方中,
三五月正圓。
寶堂豁三門,
金魄當其前。
月與寶相射,
晶光爭鮮妍。
照人心骨冷,
竟夕不欲眠。
曉尋南塔路,
亂竹低嬋娟。
林幽不逢人,
寒蝶飛翾翾.山果不識名,
離離夾道蕃。
足以療饑乏,
摘嘗味甘酸。
道南藍谷神,
紫傘白紙錢。
若歲有水旱,
詔使修蘋蘩。
以地清淨故,
獻奠無葷膻。
危石疊四五,
pI嵬欹且刓.造物者何意,
堆在巖東偏。
冷滑無人跡,
苔點如花箋。
我來登上頭,
下臨不測淵。
目眩手足掉,
不敢低頭看。
風從石下生,
薄人而上摶。
衣服似羽翮,
開張欲飛鶱.gf三面峰,
峰尖刀劍攢。
往往白雲過,
決開露青天。
西北日落時,
夕暉紅團團。
千里翠屏外,
走下丹砂丸。
東南月上時,
夜氣青漫漫。
百丈碧潭底,
寫出黃金盤。
藍水色似藍,
日夜長潺潺。
周迴繞山轉,
下視如青環。
或鋪為慢流,
或激為奔湍。
泓澄最深處,
浮出蛟龍涎。
側身入其中,
懸磴尤險艱。
捫蘿蹋樛木,
下逐飲澗猿。
雪迸起白鷺,
錦跳驚紅鱣.歇定方盥漱,
濯去支體煩。
淺深皆洞徹,
可照腦與肝。
但愛清見底,
欲尋不知源。
東崖饒怪石,
積甃蒼琅玕.溫潤發於外,
其間韞璵璠.卞和死已久,
良玉多棄捐。
或時洩光彩,
夜與星月連。
中頂最高峰,
拄天青玉竿。
q0p0上不得,
豈我能攀援。
上有白蓮池,
素葩覆清瀾。
聞名不可到,
處所非人寰。
又有一片石,
大如方尺磚。
插在半壁上,
其下萬仞懸。
雲有過去師,
坐得無生禪。
號為定心石,
長老世相傳。
卻上謁仙祠,
蔓草生綿綿。
昔聞王氏子,
羽化升上玄。
其西曬藥台,
猶對芝朮田。
時復明月夜,
上聞黃鶴言。
回尋畫龍堂,
二叟鬢髮斑。
想見聽法時,
歡喜禮印壇。
復歸泉窟下,
化作龍蜿蜒。
階前石孔在,
欲雨生白煙。
往有寫經僧,
身靜心精專。
感彼雲外鴿,
群飛千翩翩。
來添硯中水,
去吸巖底泉。
一日三往復,
時節長不愆。
經成號聖僧,
弟子名楊難。
誦此蓮花偈,
數滿百億千。
身壞口不壞,
舌根如紅蓮。
顱骨今不見,
石函尚存焉。
粉壁有吳畫,
筆彩依舊鮮。
素屏有褚書,
墨色如新干。
靈境與異跡,
周覽無不殫。
一遊五晝夜,
欲返仍盤桓。
我本山中人,
誤為時網牽。
牽率使讀書,
推挽令效官。
既登文字科,
又忝諫諍員。
拙直不合時,
無益同素餐。
以此自慚惕,
慼慼常寡歡。
無成心力盡,
未老形骸殘。
今來脫簪組,
始覺離憂患。
及為山水游,
彌得縱疏頑。
野麋斷羈絆,
行走無拘攣。
池魚放入海,
一往何時還。
身著居士衣,
手把南華篇。
終來此山住,
永謝區中緣。
我今四十餘,
從此終身閒。
若以七十期,
猶得三十年。
結廬若耶裡,
左右若耶水。
無日不釣魚,
有時向城市。
溪中水流急,
渡口水流寬。
每得樵風便,
往來殊不難。
一川草長綠,
四時那得辨。
短褐衣妻兒,
餘糧及雞犬。
日暮鳥雀稀,
稚子呼牛歸。
住處無鄰里,
柴門獨掩扉。
十里松蘿映碧苔,
一川晴色鏡中開。
遙聞上界翻經處,
片片香雲出院來。
買陂塘、旋栽楊柳,
依稀淮岸江浦。
東皋嘉雨新痕漲,
沙觜鷺來鷗聚。
堪愛處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
無人獨舞。
任翠幄張天,
柔茵藉地,
酒盡未能去。
青綾被,
莫憶金閨故步。
儒冠曾把身誤。
弓刀千騎成何事,
荒了邵平瓜圃。
君試覷。
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
功名浪語。
便似得班超,
封侯萬里,
歸計恐遲暮。
夢斷綠窗鶯語。
消遣客愁無處。
小檻俯青郊,
恨滿楚江南路。
歸去。
歸去。
花落一川煙雨。
黃葉繽紛,
碧江清淺,
錦水秋暮。
畫鼓鼕鼕;
高牙颭颭,
離棹無由駐。
波聲笳韻,
蘆花蓼穟,
翻作別離情緒。
須知道、風流太守,
未嘗恝情來去。
那堪對此,
來時單騎,
去也文鴛得侶。
繡被薰香,
蓬窗聽雨,
還解知人否。
一川風月,
滿堤楊柳,
今夜酒醒何處。
調疏呵,
雙棲正穩,
慢搖去櫓。
戍樓吹角起征鴻,
獵獵寒旌背晚風。
千里暮煙愁不盡,
一川秋草恨無窮。
山河慘澹關城閉,
人物蕭條市井空。
只此旅魂招未得,
更堪回首夕陽中。
舊家心緒如雲,
乍舒乍卷初無定。
西郊載雨,
東城隔霧,
還開晴景。
愛惱花陰,
喜移月地,
朦朧清影。
任無心有意,
溶溶曳曳,
蕭散處、有誰問。
朝暮如今難准。
枉教他、惜春人恨。
遠峰依舊,
前蹤何在,
有時愁凝。
此興飄然,
不妨吹斷,
一川輕暝。
待良宵,
再入高唐夢裡,
覓巫陽信。
謝了荼縻春事休。
無多花片子,
綴枝頭。
庭槐影碎被風揉。
鶯雖老,
聲尚帶嬌羞。
獨自倚妝樓。
一川煙草浪,
襯雲浮。
不如歸去下簾鉤。
心兒小,
難著許多愁。
雲中小兒吹金管,
向晚因風一川滿。
塞北雲高心已悲,
城南木落腸堪斷。
憶昔魏家都此方,
涼風觀前朝百王。
千門曉映山川色,
雙闕遙連日月光。
舉杯稱壽永相保,
日夕歌鍾徹清昊。
將軍汗馬百戰場,
天子射獸五原草。
寂寞金輿去不歸,
陵上黃塵滿路飛。
河邊不語傷流水,
川上含情歎落暉。
此時獨立無所見,
日暮寒風吹客衣。
萬里歸朝去。
倚江亭、綠波碧色,
一川晴絮。
贏得威名留草木,
玉壘雪山高處。
未應減、平淮裴度。
見說金甌書字久,
待公來、便作商巖雨。
休忘卻,
蜀都賦。
旌旗回首在城暮。
聽檣頭、飛燕似把,
人情低訴。
兩兩三三鷗鷺裡,
拍拍船兒一羽。
算惟有、清芬載取。
百萬人家兒樣戀,
恨柳風、不為留連住。
離夢繞,
沙堤路。
風雨卷春去,
綠紫總無餘。
窈窕一川芳渚,
軟草接新蒲。
楊柳垂垂飄絮,
桑柘陰陰成幄,
殷綠正B14B敷。
遷木鶯呼友,
營壘燕將雛。
金蕉舉,
珠櫻累,
豆梅腴。
壽鄉歌舞,
樽前暫得皺眉舒。
往事南柯印綬,
晚歲北山杖屨,
寂寞笑今吾。
幸作耆年侶,
寫入洛英圖。
山、碧浪湖者,
皆橫陳於前,
特吾幾席中一物耳。
遙望具區,
渺如煙雲;
洞庭、縹緲諸峰,
矗矗獻狀,
蓋王右丞、李將軍著色畫也。
松風怒號,
暝色四起,
使人浩然忘歸。
慨然懷古,
高歌舉白,
不知身世為何如也。
溪山不老,
臨賞無窮,
後之視今,
當有契余言者。
因大書山楹,
以紀來游波影搖漣甃。
趁熏風、一舸來時,
翠陰清晝。
去郭軒楹才數里,
蘚磴松關雲岫。
快屐齒、筇枝先後。
空半危亭堪聚遠,
看洞庭、縹緲爭奇秀。
人自老,
景如舊。
來帆去棹還知否。
問古今、幾度斜陽,
幾番回首。
晚色一川誰管領,
都付雨荷煙柳。
知我者、燕朋鷗友。
笑拍闌干呼范蠡,
甚平吳、卻倩垂綸手。
吁萬古,
付卮酒。
四面煙鬟繞翠,
一川鴨綠搖光。
危亭縹緲短松岡。
把酒與君西望。
萬事盡皆前定,
人生底用干忙。
只應醉裡是家鄉。
且盡玉壺新釀。
玉照梅開,
三百樹、香雲同色。
光搖動、一川銀浪,
九霄珂月。
幸遇勳華時世好,
歡娛況是張燈夕。
更不邀、名勝賞東風,
真堪惜。
盤誥手,
春秋筆。
今內相,
斯文伯。
肯閒紆軒蓋,
遠過泉石。
奇事人生能幾見,
清尊花畔須教側。
到鳳池、卻欲醉鷗邊,
應難得。
吾聞古君子,
介介勵其節。
入門疑儲宮,
撫己思鈇鉞。
志者若不退,
佞者何由達。
君臣一殽膳,
家國共殘殺。
此道見於今,
永思心若裂。
王臣方謇謇,
佐我無玷缺。
如何以謀計,
中道生芽櫱。
憲司遵故典,
分道播南越。
蒼惶出班行,
家室不容別。
玄鬢行為霜,
清淚立成血。
乘遽劇飛鳥,
就傳過風發。
嗟吾何為者,
叨在造士列。
獻文不上第,
歸於淮之汭.蹇蹄可再奔,
退羽可後歇。
利則侶軒裳,
塞則友松月。
而於方寸內,
未有是愁結。
未為祿食仕,
俯不愧梁糲。
未為冠冕人,
死不慚忠烈。
如何有是心,
不能叩丹闕。
赫赫負君歸,
南山采芝蕨。
南荒不擇吏,
致我交阯覆。
綿聯三四年,
流為中夏辱。
懦者斗即退,
武者兵則黷。
軍庸滿天下,
戰將多金玉。
刮則齊民癰,
分為猛士祿。
雄健許昌師,
忠武冠其族。
去為萬騎風,
住作一川肉。
昨朝殘卒回,
千門萬戶哭。
哀聲動閭裡,
怨氣成山谷。
誰能聽晝鼙,
不忍看金鏃。
吾有制勝術,
不奈賤碌碌。
貯之胸臆間,
慚見許師屬。
自嗟胡為者,
得躡前修躅。
家不出軍租,
身不識部曲。
亦衣許師衣,
亦食許師粟。
方知古人道,
蔭我已為足。
念此向誰羞,
悠悠穎川綠。
天子丙戌年,
淮右民多饑。
就中穎之汭,
轉徙何纍纍。
夫婦相顧亡,
棄卻抱中兒。
兄弟各自散,
出門如大癡。
一金易蘆卜,
一縑換鳧茈。
荒村墓鳥樹,
空屋野花籬。
兒童嚙草根,
倚桑空羸羸。
斑白死路傍,
枕土皆離離。
方知聖人教,
於民良在斯。
厲能去人愛,
荒能奪人慈。
如何司牧者,
有術皆在茲。
粵吾何為人,
數畝清溪湄。
一寫落第文,
一家歡復嬉。
朝食有麥饘,
晨起有布衣。
一身既飽暖,
一家無怨咨。
家雖有畎畝,
手不秉鎡基。
歲雖有札瘥,
庖不廢晨炊。
何道以致是,
我有明公知。
食之以侯食,
衣之以侯衣。
歸時恤金帛,
使我奉庭闈。
撫己愧穎民,
奚不進德為。
因茲感知己,
盡日空涕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