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柳》
【原文】
章台從掩映,
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
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
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
青樓撲酒旗。
《贈柳》註釋
【註釋】:
《贈柳》,其實就是詠柳。詠而贈之,故題曰「贈」。前人認為此詩有本事,馮浩並認為系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於年代久遠,別無旁證,真實情況,已難考知。
李商隱對柳很有感情,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這一首同他別的那些詠柳詩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處,而是非常廣闊的地域。「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首聯就從京城長安到大江之濱的江陵,寫柳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掩映」「參差」,秀色千里。
「掩映」、「參差」,是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點出時間是在春天。由「從」(任從)到「更」的變化,把柳的蓬勃生機,渲染得更加強烈。次聯「風流」、「婀娜」,則是寫柳的體態輕盈。柔長的柳枝,千枝萬縷,春風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姿態是非常動人的。「見說」是聽見別人說,包括古今之人對柳的讚賞。「來當」句是說自己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其婀娜多姿之時,表現出詩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從廣闊的背景上,對春柳作了生動具體的描繪,寫出了她嫵媚可愛的風姿。
下面接寫柳色綿延不斷。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籠煙罩霧,蔥蘢翠綠,望之令人心醉。詩人的目光,正是被這迷人的柳色所牽引,向前移去,直到橋邊,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斷,可是跨過橋去,向旁一彎,卻又順著長堤,向前延伸,最後雖然眼中已望不見柳,但心中彷彿仍然見到青青的柳色向遠方伸去。「行」作「行蹤」、「蹤跡」解。「意相隨」既指春柳傍隨長堤而去,也指詩人的心為柳所繫,緊隨不捨,最後直至青樓酒旗、柳花似雪之處。「青樓」、「酒旗」是人間繁華之地;飛花似雪是春柳盛極之時。「忍」即忍心之意,字裡透露出詩人的痛惜之情。花飛似雪,固然美極盛極,然而繁華已極,就意味著離凋謝不遠。兩句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也把人的愛惜之情寫到極點。紀昀評此詩云:「五、六句空外傳神,極為得髓。結亦情致可思。」(《李義山詩集輯評》)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盡,很耐人尋味。
清代王士禛說:「詠物之作,須如禪家所謂不粘不脫,不即不離,乃為上乘。」(《帶經堂詩話》)此詩全篇八句,純用白描,篇中不著一個「柳」字,卻句句寫柳。而且,仔細玩味,又會發覺它們既是寫柳,又像是在寫人,字裡行間,彷彿晃動著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風流韻致,婀娜多情,非常逗人喜愛。她也許是詩人的友人,也許就是詩人的情人,由於某種原因,他們分離了。詠柳即詠人,對柳之愛憐不捨,即對其所愛之人的依戀與思念。似彼似此,亦彼亦此,不即不離,正是此詩藝術表現的巧妙之處。馮浩說此詩「全是借詠所思」(《玉谿生詩集箋注》),大旨是不錯的。
(王思宇)
問唐朝 古詩 贈柳 的作者是誰?
答唐朝 古詩 贈柳 的作者是 李商隱。
問古詩 贈柳 全詩共多少字?
答古詩 贈柳 全詩共40字。
問章台從掩映下一句是什麼?
答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問詩句 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出自哪首詩?
答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出自 唐朝 的詩 《贈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