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題烏江亭》杜牧

古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題烏江亭》原文

題烏江亭

【原文】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題烏江亭註釋

題烏江亭》註釋

【註釋】:

 兵家:一作由來。事不:一作不可。才俊:一作豪俊。

杜牧會昌中官池州刺史時,過烏江亭,寫了這首詠史詩。「烏江亭」即現在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舊傳是項羽自刎之處。

項羽潰圍來到烏江,亭長建議渡江,他愧對江東父兄,羞憤自殺。這首詩針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批評他不能總結失敗的教訓,惋惜他的「英雄」事業歸於覆滅,同時暗寓諷刺之意。

首句直截了當地指出勝敗乃兵家之常這一普通常識,並暗示關鍵在於如何對待的問題,為以下作好鋪墊。「事不期」,是說勝敗的事,不能預料。

次句強調指出只有「包羞忍恥」,才是「男兒」。項羽遭到挫折便灰心喪氣,含羞自刎,怎麼算得上真下的「男兒」呢?「男兒」二字,令人聯想到自詡為力能拔山,氣可蓋世的西楚霸王,直到臨死,還未找到自己失敗的原因,只是歸咎於「時不利」而羞憤自殺,有愧於他的「英雄」稱號。

第三句「江東子弟多才俊」,是對亭長建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的藝術概括。人們歷來欣賞項羽「無面見江東父兄」一語,認為表現了他的氣節。其實這恰好反映了他的剛愎自用,聽不進亭長忠言。他錯過了韓信,氣死了范增,確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這最後關頭,如果他能面對現實,「包羞忍恥」,採納忠言,重返江東,再整旗鼓,則勝負之數,或未易量。這就又落腳到了末句。

「捲土重來未可知」,是全詩最得力的句子,其意蓋謂如能做到這樣,還是大有可為的;可惜的是項羽卻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這樣就為上面一、二兩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據,而這樣急轉直下,一氣呵成,令人想見「江東子弟」「捲土重來」的情狀,是頗有氣勢的。同時,在惋惜、批判、諷刺之餘,又表明了「敗不餒」的道理,也是頗有積極意義的。

議論不落傳統說法的窠臼,是杜牧詠史詩的特色。諸如「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南軍不袒左邊袖,四老安劉是滅劉」(《題商山四皓廟》),都是反說其事,筆調都與這首類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謂這首詩「好異而畔於理……項氏以八千人渡江,敗亡之餘,無一還者,其失人心為甚,誰肯復附之?其不能捲土重來,決矣。」清人吳景旭在《歷代詩話》中則反駁胡仔,說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層,正意益醒」。其實從歷史觀點來看,胡氏的指責不為無由。吳景旭為杜牧辯護,主要因這首詩借題發揮,宣揚百折不撓的精神,是可取的。

(陶道恕)

題烏江亭》相關問答

唐朝 古詩 題烏江亭 的作者是誰?

唐朝 古詩 題烏江亭 的作者是 杜牧

古詩 題烏江亭 全詩共多少字?

古詩 題烏江亭 全詩共28字。

勝敗兵家事不期下一句是什麼?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詩句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出自哪首詩?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出自 唐朝 的詩 《題烏江亭》。

《題烏江亭》相關
關於《題烏江亭》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