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渡/系裙腰》
【原文】
昨夜裡,又再宿桃源,醉邀仙侶。聽碧窗風快,珠簾半卷疏雨。多少離恨苦。方留連啼訴。鳳帳曉,又是匆匆,獨自歸去。愁睹。滿懷淚粉,瘦馬沖泥尋去路。謾回首、煙迷望眼,依稀見朱戶。似癡似醉,暗惱損、憑闌情緒。澹暮色,看盡棲鴉亂舞。
《芳草渡/系裙腰》註釋
【註釋】:
此詞以追憶的方式,抒寫了作者青年時代在汴京的一段哀艷情事。
詞以逆入起筆 ,追憶昨夜情事。「昨夜裡」是情事發生的時間,難以忘懷,詞意順著對昨夜情事的回憶而展開。「桃源」,用東漢時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事 ,其地亦得稱「桃源」,如唐人曹唐《劉晨阮肇游天台》詩已言「不知此地歸何處,須就桃源問主人 」。五代王松年《仙苑編珠》捲上雲劉、阮「採藥於天姥岑 ,迷入桃源洞,遇諸仙」。周詞即以桃源借喻昨夜所宿之處的華麗神秘似非人間 。」「 又再宿桃源」,顯然已不止一次來此了。「仙侶」即神仙樣的伴侶。古人常將美艷出眾的女子比為仙女。這次留下最深的印象是離別的痛苦場面。因而作者省略了當晚其他的艷情細節 ,以「 聽碧窗風快,珠簾半卷疏雨」,一筆輕輕帶過。風快雨疏是在華麗的室內感到的,約在拂曉時使人驚醒,增添了離人的淒涼情調 。「多少離恨苦」為全篇詞旨所在。春風一度,情意綢繆,分別最為痛苦 ,故離恨之多少實難以估量 。「方 」字為詞中的轉筆 ,自此進入正面描述離別場面 。「 啼訴」,為那位仙子向抒情主人公訴說許多的離恨 ,留連纏綿 ,不忍分別。「鳳帳」為繡有鸞鳳的羅帳。正值傾訴離恨之時,忽從羅帳裡見到曙色,只得忍心獨自歸去。離去的匆匆,說明他們之間存在某種社會性的原因而不能自由地相聚一起 ;「又」字再度強調了匆匆獨歸同留宿仙境一樣已非第一次了。
這首詞上下片之間銜接緊密,意脈不斷,過片繼續敘述離別出門後的留戀之情。他傷心地見到襟懷裡留下那位多情仙子的「 淚粉」。當互訴離恨時,她哭了 ,流的淚很多,與妝粉和在一起了。他的「愁顧」是屬於「空有相憐意,未有相憐計」的情形,對於現實的狀況一籌莫展 ,惟有徒自發愁 。他獨自歸去時騎的是瘦馬 ,急急忙忙地在泥濘的道路上辨尋歸途。「沖泥」與拂曉的疏雨有關,上下照應。「瘦馬沖泥」很形象地表現了這位書生的寒酸狼狽 ,能「 再宿桃源」是非常不易的。他的寒酸很可能是造成他們分離的主要原因 ,其別恨之中應包含有幾分自責的情感,以此深深地感動了仙子 ,贏得「滿懷淚粉」,而離別也就特為苦澀了 。「謾回首」表示已經離去較遠,而依戀之情卻難盡。「煙迷望眼」,離情倍加淒楚,曉煙中桃源迷茫 ,只彷彿和隱約地見到伊人的「 朱戶」。
詞中的「碧窗」、「珠簾」、「鳳帳」、「朱戶」都極力表現夜來宿處的綺麗,真有誤入仙境之感。這與「瘦馬沖泥 」的寒酸形象頗不協調 ,應是其情事不幸的根源 。關於朱戶,周邦彥《憶舊遊》有「也擬臨朱戶,歎因郎憔悴 。羞見郎招 ;舊巢更有新燕,楊柳拂河橋 」,寫歌樓女子。可見此處的「朱戶」也是借指歌樓的。詞至此敘述完了昨夜難忘的離別情景,詞意的發展遂由追憶轉到現實 。「憑闌」是全詞之目。抒情主人公是在憑欄的時候對昨夜情景的回憶 。「似癡似醉 」是在追憶時的精神狀態 ,歡樂與痛苦猶令之神馳 ,桃源仙境留下的印象太深刻動人了 。很可能他憑欄是為了觀賞景物,而對昨夜的回憶擾亂了觀賞情緒,痛苦的別恨在心中無法排遣和消除。結句「淡暮色 ,看盡棲鴉亂舞」,是周詞中習見的以景結情的寫法 。「淡暮色」是薄暮時,暮色不深,補明憑欄的時間 。這時烏鴉歸巢了 ,「看盡」表明憑欄佇立之久。
「棲鴉亂舞」景與意會,情景交融,以此表達了昨夜別恨所引起的悲傷和煩亂的心情。
這首詞雖大量使用事典、代字和融化前人詩句卻無艱澀難讀的缺陷,所寫的情較為真摯深厚。全詞立足於片時的思緒,重點非常突出,倒敘、以景結情等手法於章法變化之中留下可尋的脈絡,體現了周詞藝術風格的精美。
問宋朝 古詩 芳草渡/系裙腰 的作者是誰?
答宋朝 古詩 芳草渡/系裙腰 的作者是 周邦彥。
問古詩 芳草渡/系裙腰 全詩共多少字?
答古詩 芳草渡/系裙腰 全詩共89字。
問昨夜裡下一句是什麼?
答昨夜裡,又再宿桃源
問詩句 昨夜裡,又再宿桃源 出自哪首詩?
答昨夜裡,又再宿桃源 出自 宋朝 的詩 《芳草渡/系裙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