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箏》
【原文】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聽箏》註釋
【註釋】:
玉房:彈箏女子的住處。
【簡析】:
為了所愛慕的人顧盼自己,便故意將弦撥錯,彈箏女可愛形象躍然紙上。相傳三國時代的周瑜,二十四歲為建威中郎將,人稱周郎,他精通音樂,別人奏曲有誤,他就回頭一看,當時人稱:「曲有誤,周郎顧。」此詩當然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
-----------------------
箏是古代一種彈撥樂器,即今稱「古箏」。「鳴箏」謂彈奏箏曲。題一作「聽箏」,則謂聽奏箏有感,就聽者立題。從詩意看,以作「鳴箏」為有味。這首小詩寫一位彈箏女子為博取青睞而故意彈箏出錯的情態,寫得婉曲細膩,富有情趣。
前二句寫彈箏美人坐在華美的房舍前,撥弄箏弦,優美的樂聲從弦軸裡傳送出來。「柱」是系弦的部件。「金粟」形容箏柱的裝飾華貴。「素手」表明彈箏者是女子。後二句即寫鳴箏女故意彈錯以博取青睞。「周郎」指三國吳將周瑜。他二十四歲為將,時稱「周郎」。他又精通音樂,聽人奏曲有誤時,即使喝得半醉,也要轉過頭去看一看演奏者。所以時謠說:「曲有誤,周郎顧。」(見《三國誌·吳志·周瑜傳》)這裡以「周郎」比喻彈箏女子屬意的知音者。「時時」是強調她一再出錯,顯出故意撩撥的情態,表示注意到她的用心不在獻藝博知音,而在其他。
清人徐增分析這詩說:「婦人賣弄身份,巧於撩撥,往往以有心為無心。手在弦上,意屬聽者。在賞音人之前,不欲見長,偏欲見短。見長則人審其音,見短則人見其意。李君(稱李端)何故知得恁細。」(《而庵說唐詩》)其見解相當精闢。
此詩的妙處就在於詩人通過細緻的觀察,抓住了生活中體現人物心理狀態的典型細節,將彈箏女子的微妙心理,一種邀寵之情,曲曲寫出,十分傳神。詩的寫法象速寫,似素描,對彈箏女形象的描寫是十分成功的。
(倪其心)
問唐朝 古詩 聽箏 的作者是誰?
答唐朝 古詩 聽箏 的作者是 李端。
問古詩 聽箏 全詩共多少字?
答古詩 聽箏 全詩共20字。
問鳴箏金粟柱下一句是什麼?
答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問詩句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出自哪首詩?
答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出自 唐朝 的詩 《聽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