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經山》
【原文】
峨峨石經山,蓮峰吐金碧。
秀氣鍾太題,勝概擬西域。
竺墳五千卷,華言百師譯。
琬公懼變滅,鐵筆蒼蒼石。
片片青瑤光,字字太古色。
功非一代就,用藉萬人力。
流傳鄙簡編,堅固陋板刻。
深山地穴藏,高從巖洞積。
初疑神鬼工,乃著造化跡。
延洪勝汲塚,防虞猶孔壁。
不畏野火燎,詎愁蘚苔蝕。
茲山既無盡,是法寧有極。
如何大業間,得此至人出。
幽明獲爾利,乾坤配其德。
大哉弘法心,吾徒可為則。
《石經山》
【賞析】
【註釋】:
(不肯學醫。魁磊高岸,意度偉然,喜為儒者博貫該通之
學。至正間,削髮居相城之妙智庵。裡中靈應觀道士席應
真者,讀書學道,通兵家言,尤深於機事。公師事之,盡
得其學,然深自退藏,人無知者,惟王行止仲獨深知之。
公應徑山書記之召,止仲為文贈之,以謂上人年甫壯,天
下亂已極,且必該治,治然後出於時,以發其所蘊,非以
沙門之法終其身者。嘗寓嵩山寺,袁珙見其相而異之,曰
:「公非常僧,劉秉忠之儔也。」洪武初,再以高僧征。
十五年,十王之國,太祖命各選一高僧侍王。公在燕府籍
中,住持慶壽寺。靖難兵起,妙識幾先,贊助秘密。太宗
即大位,召至京師,欲官之,固辭,為僧錄左善世。立東
宮,特授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復姚姓,賜名廣孝。輔太
子南京,監修高皇帝實錄。上命蓄髮再三,終不肯,賜兩
宮人,不近亦不辭,逾月乃召還。嘗以賑濟歸吳,徒步閭
裡,以賜金散之宗黨。永樂六年,來朝北京,仍居慶壽寺
。病篤,車駕臨視。問後事,對曰:「出家人復何所戀?
」明日,詔諸門人,告以去期,斂袂端坐而逝,年八十有
四,追封榮國公,謚恭靖。荼毗之日,心舌與牙堅固不壞
,得舍利皆五色。賜塋在房山縣東北四十里,上自製文,
銘其碑。仁宗立,加贈少師,配享太廟。嘉靖中,移祀大
興隆寺。公初侍燕邸,每夜夢與劉太保仲晦寤語,厥後現
身佐命,恪守僧律。南屏、西山,後先觀化,兩公之賜名
,一曰秉忠,一曰廣孝,豈非宿乘願輪再世示現者與?余
錄公詩,列諸釋氏,以從公之志,所以崇公者至矣。公居
吳,為高啟北郭十友之一,啟嘗敘其《獨庵集》,以為險
易並陳,濃淡迭顯,能兼采眾家,不事拘狹。化後,吳人
總刻其詩文,曰《逃虛子集》。石經山在燕之范陽郡,峰
巒秀拔若天竺山,故稱曰小西天。隋大業間,有法師靜琬
者處是山,懼聖教有難,不能流通,於是發願募緣,敦工
鑿石為板,刊造一大藏經,儲積於山,以備其後。法師首
刊,至唐貞觀初,僅成《大涅槃》一部,而法師乃卒。其
後子孫繩繩化億萬人,乞錢粟刊造餘部,歷遼與金,然後
完。此一大藏貯於巖洞者七、地穴者二,洞以石門閉之,
穴以浮屠鎮之。自隋、唐、遼、金及元,碑碣森列,照映
巖野,然而累經干戈,無秋毫之犯。洪武二十一年歲在戊
辰春正月颭一日,余奉旨往觀,念法師之願,力宏大堅固
。是山之泉石,靈異清勝,故賦是詩,鐫於華嚴堂之壁。
雖未足彰法師之幽光,庶以紀茲行之歲月,而托其不朽也
。詩曰:)
問明朝 古詩 《石經山》 的作者是誰?
答明朝 古詩 石經山 的作者是 姚道衍。
問峨峨石經山下一句是什麼?
答峨峨石經山,蓮峰吐金碧。
問明朝 詩歌 石經山 的出處
答石經山 的出處:
錢謙益《列朝詩集》閏集第一
問姚道衍 的 石經山 是什麼朝代的詩詞?
答姚道衍 的 《石經山》 是 明朝 的詩詞 。
問詩句 峨峨石經山,蓮峰吐金碧 出自哪首詩?
答峨峨石經山,蓮峰吐金碧 出自 明朝 的詩 《石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