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 送陳真州子華》
【原文】
北望神州路。試平章、這場公事,怎生分付。記得太行山百萬,曾入宗爺駕馭。今把作、握蛇騎虎。君去京東豪傑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談笑裡,定齊魯。兩河蕭瑟惟狐兔。問當年、祖生去後,有人來否。多少新亭揮淚客,誰夢中原塊土。算事業、須由人做。應笑書生心膽怯,向車中、閉置如新婦。空目送,塞鴻去。
《賀新郎 送陳真州子華》註釋
【註釋】:
詞人送朋友去真州赴任,但條陳的卻是抗敵之策。對朋友此行,他也致以嘉勉之意。朝野的隳頹氣,毅然以國家大計為已任。"算事業須有人做",詞句中顯示出作者抗金復國的高度責任感,也是對朋友臨別時的最好贈語。
--引自宋詞賞析http://www.guxiang.com/shici/songci/
這首送陳子華的詞 ,寫法特別。「 北望神州路,試平章、這場公事,怎生分付?」突如其來地提出一個因北望中原而產生的問題 ,起勢突兀,引人注目。「記得太行山百萬,曾入宗爺駕馭。今把作握蛇騎虎。」接著才指出問題的具體內容:即是該怎樣對待淪陷區的義軍。問題從南、北宋之際說起,當時的愛國將領宗澤為抗擊金軍 ,招撫了義軍首領王善、楊進等人,他敢於招撫被人視為「 寇盜 」的義軍,有能力「駕馭」他們,依靠他們壯大抗金的力量,所以宗澤聲威大震,軍民都敬重他,喊他為宗爺爺。宗澤在政治上、軍事上採取正確的立場和措施,在抗敵方面收到了巨大的效果。
作者寫這首詞時,宗澤逝世已久,但在北方金人統治地區,仍有義軍活動。其中紅襖軍力量最大,首領楊安兒被殺後,餘眾歸附南宋,可惜朝廷不信任他們,把抗金民眾武裝看成是手上拿的蛇和跨下騎的虎,甩掉又不是 ,用又不敢用。作者送行的友人陳子華,他曾主張積極招撫中原地區的義軍。他出知真州(治今江蘇儀征),在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四月,當時李全還未叛降蒙古。宋朝如果能夠正確團結、運用義軍的力量,抗金是大有可為的。所以作者送陳子華赴江北前線的真州時,要他認真地考慮這個關係國家安危存亡的重大問題。這裡前二句歌頌宗澤正確對待義軍,聲威極大;後一句用《魏書·彭城王勰傳》的典故,批判昏聵無能的投降派。兩種不同的形象,形成鮮明、強烈的對照,筆力遒壯。「君去京東豪傑喜,想投戈拜真吾父。談笑裡,定齊魯 。」希望陳子華到真州要傚法宗澤,使京東路(指今山東一帶 )的豪傑,歡欣鼓舞,做到談笑之間,能夠收復、安定齊魯北方失地。既是勉友,更抒發自己延納俊傑、收復河山的熱切願望,寫得酣暢樂觀,富於豪情壯志。
下片情感波瀾起伏,一會兒奇峰突兀,一會兒陡轉直下,沉鬱凝重。「 兩淮蕭瑟惟狐兔。問當年、祖生去後,有人來否?」面對當時現實:國土淪喪,人煙稀少,狐兔出入;父老長久盼望,然而看不到祖逖那樣的志士。筆調跌宕,感情變為悲憤 。「多少新亭揮淚客,誰夢中原塊土?」說當時不但喪心麻木、公然賣國的投降派不想念中原,連以名流自命的士大夫們也沒有意志去收復失地。筆調和前三句相同,用南宋統治區域的現實去補充前三句,進一步濃化前三句的感情。「算事業須由人做。」指出事在人為,不須頹喪,又轉為充滿信心的樂觀,和上片的思想感情相呼應。單句回斡,陡然而來,戛然而止,這是詞中表現豪邁之氣的頂點。「 應笑書生心膽怯,向車中、閉置如新婦。」用《 梁書·曹景宗傳》的典故,嘲笑書生氣短,言外之意,也是希望陳子華要振作豪氣勇於作為,似自嘲而實是勉勵陳子華。「空目送,塞鴻去。」以寫送別作結。全詞正面寫送別,只有這兩句話;又不直接寫送人,卻言寫目送塞鴻並去,仍與北國河山聯繫在一起 。既點題 ,又圍繞全詞的中心內容,有餘味,有力量。
歷史上的反動統治者,都是敵視人民的力量,勇於對內,怯於對外。在這首詞中,作者要陳子華正確對待義軍,招撫義軍,思想是進步的。他的詞,發展了辛棄疾詞的散文化、議論化的傾向,雄放暢達,繼承辛派的愛國主義詞風,又有自己的風格。這首詞氣勢磅礡,一氣貫之 ,是名詞的顯著特色。立意高遠,大處落墨,又曲折跌宕,不同於那些一味講究直率的人。
問宋朝 古詩 賀新郎 送陳真州子華 的作者是誰?
答宋朝 古詩 賀新郎 送陳真州子華 的作者是 劉克莊。
問古詩 賀新郎 送陳真州子華 全詩共多少字?
答古詩 賀新郎 送陳真州子華 全詩共116字。
問北望神州路下一句是什麼?
答北望神州路,試平章、這場公事
問詩句 北望神州路,試平章、這場公事 出自哪首詩?
答北望神州路,試平章、這場公事 出自 宋朝 的詩 《賀新郎 送陳真州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