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始興公(時拜右拾遺)》
【原文】
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粱肉,崎嶇見王侯。
鄙哉匹夫節,布褐將白頭。任智誠則短,守任固其優。
側聞大君子,安問黨與讎。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
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感激有公議,曲私非所求。
《獻始興公(時拜右拾遺)》註釋
張九齡玄宗時代的名臣,於開元二十二年(734)拜中書令 ,次年封始興伯。張九齡很賞識詩人王維,在他任中書令的當年,提拔王維為右拾遺。據詩題及題下原注「時拜右拾遺」。此詩應作於開元二十三年。這首《獻始興公》則是他出仕拾遺後,希望得到更進一步的言志之作。
開頭四句說,寧願棲隱山林,寧願過清貧淡泊的生活,也不願為了追求富貴享樂而阿諛巴結王侯。這裡以飲澗中的流水來代指隱士的清苦生活;以食用小米和肉類,指代豪華的生活;以攀登險峻不平的山峰,比喻委屈求全討好權貴,寫得形象生動,表達思想也很準確。接著的四句進一步表明心跡,表示寧可一輩子做布衣,也不肯卑躬屈膝地謀求仕進。自己堅持氣節,不善圓通,在道德操守上,卻能始終如一。不管出仕還是入仕都不能喪失自己的人格,表達詩人自己剛直不阿的性格。
詩的後半轉到希望張九齡任用自己的意思上來 ,而在思想脈絡上仍與前半部分密切相承。詩人先以第三者從旁聽說的口吻讚揚始興公。大君子,指張九齡。他作為一個賢明的宰相 ,用人唯賢,而不結黨營私;對於國家的官爵,不徇私出賣。他的所作所為,無不為老百姓著想。詩很自然地轉入向張九齡陳情的本意。詩人恭敬虔誠地問,像我這樣的人,可以做您的下屬嗎?這一「跪」一問中,包含著王維對張九齡由衷的傾慕,和渴求得到他的信任的強烈願望。但是,詩人決不是向對方阿諛奉承,乞求利祿。並不希望對方為他而徇私情。最後兩句即表明這種態度:若是出於公正而任用我 ,我非常感激;如果任用我而存有私心,則不是我所希望的。這樣的結尾,既表達了自己的要求,也照應了上文對張九齡正直無私精神的頌揚,同時又表現了自己講氣節、重操守的品格,使詩歌在結構上很完整,思想境界也很光明磊落。
這首五言古詩,寫得直切明白,健康爽朗。詩中表現了慷慨義氣 、剛正無私的精神 ,語言通俗明快,格調高亢健舉。
問唐朝 古詩 獻始興公(時拜右拾遺) 的作者是誰?
答唐朝 古詩 獻始興公(時拜右拾遺) 的作者是 王維。
問古詩 獻始興公(時拜右拾遺) 全詩共多少字?
答古詩 獻始興公(時拜右拾遺) 全詩共80字。
問寧棲野樹林下一句是什麼?
答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
問詩句 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 出自哪首詩?
答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 出自 唐朝 的詩 《獻始興公(時拜右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