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鬥《垂柳》唐彥謙

古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垂柳》原文

垂柳

【原文】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鬥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

垂柳註釋

垂柳》註釋

【註釋】:

這首詩詠垂柳,既沒有精工細刻柳的枝葉外貌,也沒有點染柳的色澤光彩,但體態輕盈、翩翩起舞、風姿秀出的垂柳,卻栩栩如生,現於毫端。它不僅維妙維肖地寫活了客觀外物之柳,又含蓄蘊藉地寄托了詩人憤世嫉俗之情,是一首韻味很濃的詠物詩。

「絆惹春風別有情」,起句突兀不凡。撇開垂柳的外貌不寫,逕直從動態中寫其性格、情韻。「絆惹」,撩逗的意思。像調皮的姑娘那樣,在春光明媚、芳草如茵、江水泛碧的季節,垂柳絆惹著春風,時而鬢雲欲度,時而起舞弄影,真是婀娜多姿,別具柔情。柳枝的搖曳,本是春風輕拂的結果,可詩人偏不老實道來,而要說是垂柳有意在撩逗著春風。「絆惹」二字,把垂柳寫活了,真是出神入化之筆。明楊慎《升庵詩話》舉了唐宋詩中用「惹」字的四例:「楊花惹暮春」(王維),「古竹老稍惹碧雲」(李賀),「暖香惹夢鴛鴦錦」(溫庭筠),「六宮眉黛惹春愁」(孫光憲),說它們「皆絕妙」。其實,唐彥謙的「絆惹」,列入「絕妙」之中,當亦毫無愧色。

第二句,「世間誰敢鬥輕盈?」把垂柳寫得形態畢肖。「輕盈」,形容體態苗條。這裡,垂柳暗以體態輕盈的美人趙飛燕自喻,是緊承上句,以垂柳自誇的口氣寫出其纖柔飄逸之美。「誰敢鬥輕盈」問得極妙,這一問,從反面肯定了垂柳的美是無與倫比的;這一問,也顯出了垂柳恃美而驕的神情。

詩人極寫垂柳美,自有一番心意。後二句「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筆鋒一轉,另闢蹊徑,聯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故事,巧妙地抒發了詩人托物寄興的情懷。

「江」,可以理解為長安附近的曲江。《中朝故事》載:唐代曲江江畔多柳,號稱「柳衙」。「楚王」,楚靈王,也暗指現實中的「王」。此二句是說,婆娑於江畔的垂柳,本是無心所插,卻害得楚王宮中的嬪妃們為使腰支也像垂柳般纖細輕盈,連飯也不敢吃,而白白餓死。詩人並不在發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而發。試想當時晚唐朝政腐敗,大臣競相以善於窺測皇帝意向為能,極盡逢合諂媚之能事。這種邀寵取媚的伎倆不也很像「餓損纖腰」的楚王宮女嗎?「楚王江畔無端種」,「無端」二字意味深長,江畔種柳,對楚王來說,也許是隨意為之,而在爭寵鬥艷的宮女們心目中卻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她們自以為揣摩到楚王愛細腰的意向了,而競相束腰以至於餓飯、餓死……。詩人言在此,而意在彼,這是多麼含蓄而深刻呵。

比唐彥謙稍早的詩人曹鄴,他在《捕魚謠》中寫道:「天子好征戰,百姓不種桑;天子好年少,無人薦馮唐;天子好美女,夫婦不成雙」,矛頭直指皇帝及其為首的封建官僚集團,真是直陳時弊,淋漓痛快。《垂柳》所諷刺的對象,同《捕魚謠》一樣,但他採取了迂迴曲折、托物寄興的手法,「用事隱僻,諷喻悠遠」(《升庵詩話》),於柔情中見犀利,於含蓄中露鋒芒,二者可謂殊途同歸,各盡其妙。

寫法上,唐彥謙旨在寫意,重在神似,他雖無意對垂柳進行工筆刻畫,但垂柳的嫵媚多姿,別有情韻,卻無不寫得逼似,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增補詩話總龜》引《呂氏童蒙訓》謂:「詠物詩不待分明說盡,只彷彿形容,便見妙處。」《垂柳》的妙處,正是這樣。

楊慎在評論唐彥謙《垂柳》時說:「詠柳而貶美人,詠美人而貶柳,唐人所謂尊題格也」。(《升庵詩話》)可惜這個評論只說對了表面現象,他只在「尊題格」上做文章,而未能看出詩人「詠柳而貶美人」的實質。

(鄧光禮)

垂柳》相關問答

唐朝 古詩 垂柳 的作者是誰?

唐朝 古詩 垂柳 的作者是 唐彥謙

古詩 垂柳 全詩共多少字?

古詩 垂柳 全詩共28字。

絆惹春風別有情下一句是什麼?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鬥

詩句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鬥 出自哪首詩?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鬥 出自 唐朝 的詩 《垂柳》。

《垂柳》相關
關於《垂柳》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