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郭微雨收,荊門遙在目《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劉長卿

古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原文

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

【原文】

楚郭微雨收,荊門遙在目。漾舟水雲裡,日暮春江綠。

霽華靜洲渚,暝色連松竹。月出波上時,人歸渡頭宿。

一身已無累,萬事更何欲。漁父自夷猶,白鷗不羈束。

既憐滄浪水,復愛滄浪曲。不見眼中人,相思心斷續。

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註釋

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註釋

【註釋】:

這首寫「江中晚釣」的詩,大約作於代宗大歷四年(769)詩人漂泊於荊楚湖湘間時。「江中」指長江;「荊南」為唐方鎮名,轄境相當今湖北石首、江陵以西,四川墊江、豐都以東的長江流域及湖南洞庭湖以西的澧、沅二水下游一帶。當時,社會既經安史之亂,詩人又遭貶謫南巴之苦,正所謂「白首相逢征戰後,青春已過亂離中」(《送李錄事兄歸襄鄧》)。時代和個人的雙重痛苦鬱積於心,使他頓生漁隱之念。他在《湘中紀行十首》之四《赤沙湖》中說:「楚客來相問,孤舟泊釣磯。」在《贈湘南漁父》中又說:「沉釣垂餌不在得,白首滄浪空自知」他的《江中晚釣》詩就是在這種心態支配下寫出來寄給友人的。

這是一首五言古體詩,凡十六句,可以前後八句剖為兩半:前八句寫景,後八句抒懷;前後以「漾舟」和「垂釣」相呼應,貫通全篇。

詩從雨後泛舟寫起,在寫景中點明垂釣的季節、時間、地點。「楚郭」指楚地城郊,為詩人所在地;「荊門」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是友人即「一二相識」所在地。「遙在目」一筆拉近了詩人與友人的心理距離,表達了詩人泛舟所感受的近景。「水雲裡」指水雲瀰漫之處,古人常稱之為「水雲鄉」,多指隱者居游之地,這裡顯然流露了詩人的隱逸情致。「春江綠」一語既是寫實,又帶有主觀情感色彩,襯托出詩人回歸大自然的幾分超脫。五、六兩句寫詩人視野中的中景和遠景:雨收雲散後落日的光輝(「霽華」)灑在江邊的沙洲上,顯得格外寧靜;漸漸濃重的夜色(「暝色」)籠罩著江岸,遠山的松樹竹林隱約可見。這時,詩人划著小舟返航了,直到「月出波上時,人歸渡頭宿」。

劉長卿不愧為寫景高手。他寫景如畫,有近景、遠景,有動態、靜態,境界空曠朦朧,色調清麗可愛,是一幅絕妙的「雨後春江泛舟晚釣圖」。且又以詩的語言表現了時間的推移,從「日暮」到「月出」,從「漾舟水雲裡」到「人歸渡頭宿」,巧妙地顯示出場景的轉換和景物的變化。

更加可貴的是,詩人決非為寫景而寫景,而是景為情設。此詩前半部分,已於字裡行間暗示出詩人因貶謫傾慕漁隱的情懷;到後半部便直抒胸臆,把這種情懷抒寫得酣暢淋漓了。「一身已無累」自然是指無官一身輕。以漁父自許,以鷗鷺為友,無慾無求,無拘無束,自寬自適,自得其樂,以滄浪之水將滿腹憂愁沖洗的乾乾淨淨、清清爽爽,此生足矣。「滄浪(lang)」為古水名,在今湖北境內。《滄浪曲》即《滄浪歌》又稱《漁父歌》,曲出楚辭《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它以悠揚諧婉的旋律,渲染出一種天人合一、生機勃勃的意境,集中表現了漁父那種順其自然、瀟灑超脫、怡然自得的人生態度。詩人離開官場,以「漁父」的眼光審視世事人生,以「垂釣」的心境品味《滄浪曲》的神韻,他的價值觀、審美觀就大不一樣了。               

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相關問答

唐朝 古詩 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 的作者是誰?

唐朝 古詩 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 的作者是 劉長卿

古詩 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 全詩共多少字?

古詩 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 全詩共80字。

楚郭微雨收下一句是什麼?

楚郭微雨收,荊門遙在目

詩句 楚郭微雨收,荊門遙在目 出自哪首詩?

楚郭微雨收,荊門遙在目 出自 唐朝 的詩 《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

《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相關
關於《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