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聞京城南,茲惟群山囿《南山詩》韓愈

古詩詞查詢

請輸入詩辭關鍵詞:

查詢範圍:    

《南山詩》原文

南山詩

【原文】

吾聞京城南,茲惟群山囿。東西兩際海,鉅細難悉究。

山經及地誌,茫昧非受授。團辭試提挈,掛一念萬漏。

欲休諒不能,粗敘所經覯。嘗升崇丘望,戢戢見相湊。

晴明出稜角,縷脈碎分繡。蒸嵐相澒洞,表裡忽通透。

無風自飄簸,融液煦柔茂。橫雲時平凝,點點露數岫。

天空浮修眉,濃綠畫新就。孤撐有巉絕,海浴褰鵬噣。

春陽潛沮洳,濯濯吐深秀。巖巒雖嵂崒,軟弱類含酎。

夏炎百木盛,蔭鬱增埋覆。神靈日歊歔,雲氣爭結構。

秋霜喜刻轢,磔卓立瘦。參差相疊重,剛耿陵宇宙。

冬行雖幽墨,冰雪工琢鏤。新曦照危峨,億丈恆高袤。

明昏無停態,頃刻異狀候。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間簉。

藩都配德運,分宅占丁戊。逍遙越坤位,詆訐陷乾竇。

空虛寒兢兢,風氣較搜漱。朱維方燒日,陰霰縱騰糅。

昆明大池北,去覿偶晴晝。綿聯窮俯視,倒側困清漚。

微瀾動水面,踴躍躁猱狖。驚呼惜破碎,仰喜呀不僕。

前尋徑杜墅,岔蔽畢原陋。崎嶇上軒昂,始得觀覽富。

行行將遂窮,嶺陸煩互走。勃然思坼裂,擁掩難恕宥。

巨靈與誇蛾,遠賈期必售。還疑造物意,固護蓄精祐。

力雖能排斡,雷電怯呵詬。攀緣脫手足,蹭蹬抵積甃。

茫如試矯首,堛塞生怐怐。威容喪蕭爽,近新迷遠舊。

拘官計日月,欲進不可又。因緣窺其湫,凝湛閟陰獸。

魚蝦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脫葉,欲墮鳥驚救。

爭銜彎環飛,投棄急哺鷇。旋歸道回睨,達蘗壯復奏。

吁嗟信奇怪,峙質能化貿。前年遭譴謫,探歷得邂逅。

初從藍田入,顧盻勞頸脰。時天晦大雪,淚目苦矇瞀。

峻塗拖長冰,直上若懸溜。褰衣步推馬,顛蹶退且復。

蒼黃忘遐睎,所矚才左右。杉篁吒蒲蘇,杲耀攢介冑。

專心憶平道,脫險逾避臭。昨來逢清霽,宿願忻始副。

崢嶸躋塚頂,倏閃雜鼯鼬。前低劃開闊,爛漫堆眾皺。

或連若相從,或蹙若相鬥。或妥若弭伏,或竦若驚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輻湊。或翩若船游,或決若馬驟。

或背若相惡,或向若相佑。或亂若抽筍,或嵲若注灸。

或錯若繪畫,或繚若篆籀。或羅若星離,或蓊若雲逗。

或浮若波濤,或碎若鋤耨。或如賁育倫,賭勝勇前購。

先強勢已出,後鈍嗔G 譳。或如帝王尊,叢集朝賤幼。

雖親不褻狎,雖遠不悖謬。或如臨食案,餚核紛飣餖。

又如游九原,墳墓包槨柩。或累若盆罌,或揭若e豆。

或覆若曝鱉,或頹若寢獸。或蜿若藏龍,或翼若搏鷲。

或齊若友朋,或隨若先後。或迸若流落,或顧若宿留。

或戾若仇讎,或密若婚媾。或儼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戰陣,或圍若蒐狩。或靡然東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熹焰,或若氣饙餾。或行而不輟,或遺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或赤若禿鬝,或熏若柴槱。

或如龜拆兆,或若卦分繇。或前橫若剝,或後斷若姤。

延延離又屬,夬夬叛還遘。喁喁魚闖萍,落落月經宿。

誾誾樹牆垣,巘巘駕庫廄。參參削劍戟,煥煥銜瑩琇。

敷敷花披萼,J J 屋摧霤。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猶奔,蠢蠢駭不懋。大哉立天地,經紀肖營腠。

厥初孰開張,黽勉誰勸侑。創茲樸而巧,戮力忍勞疚。

得非施斧斤,無乃假詛咒。鴻荒竟無傳,功大莫酬僦。

嘗聞於祠官,芬苾降歆嗅。斐然作歌詩,惟用贊報侑。

南山詩註釋

南山詩》註釋

  註釋:

1 朱熹云:「或只作『南山一首』無『詩』字。」  錢仲聯云:「《詩·召南》毛傳:『南山,周南山也。』又《秦風》毛傳:『終南,周之名山中南也。』《初學記》:『劉向《五經要義》曰:終南山,長安南山也。一名太一。潘岳《關中記》曰:其山一名中南,言在天之中,居都之南,故曰中南。』《漢書·地理志》:『右扶風武功縣東有太一山,古文以為終南。』張衡《西京賦》:『於前則終南、太一。』薛綜註:『終南、太一,二名也。』李善註:『終南,南山之總名。太一,一山之別號耳。』《括地誌》:『終南山,一名中南山,一名太一山,一名南山,一名橘山,一名楚山,一名秦山,一名周南山,一名地肺山,在雍州萬年縣南五十里。』《雍錄》:『終南山橫亙關中南面,西起秦隴,東徹藍田,凡雍、岐、眉、鄠、長安、萬年,相去六百里,而連綿峙據其南者,皆此之一山也。』按:山既綿長若此,合之則一山,分之則有數名也,隨所在而異耳。」 樊汝霖云:「凡百有二韻,元和初自江陵法曹召為國子博士作。」 方世舉云:「詩中云『前年遭譴謫』,又云『昨來逢清霽』,則此詩作於陽山召還之後。」 方成珪《昌黎先生詩文年譜》:「詩云『昨來逢清霽』,謂六月召拜國子博士時,於『朱維方燒日』二語見之。」

 徐震《南山詩評釋》:「自江陵召為國子博士在六月,此詩當是到京後作,蓋作於秋初。『朱維方燒日』二語,乃言山之大耳,非言此次登山之時也,不得引以為證。又案:公作此詩時,年三十有九。」

2 孫汝聽云:「囿,園圃。言群山聚此。」 王元啟云:「囿者,禽獸草木所聚。終南為群山所聚,故亦目之為囿。」

3 朱熹云:「方(崧卿)云:『《史記》春申君《上秦昭王書》:『王之地,一經兩海。』《太康地記》曰:『河北得水為河,塞外得水為海。』今按:此與《史記》但皆極言其廣耳,不必曲引塞外之說也。」 何焯云:「胡三省云:『東西為經,兩海,東海、西海也。謂自東至西,一為秦所有。』」 徐震《評釋》:「《史記·張儀傳》:『利盡西海,而天下不以為貪。』《索隱》:『西海為蜀川也。』《漢書·東方朔傳》:『此所謂天下陸海之地。』顏註:『言關中山川物產饒富,是以謂之陸海也。』『東西兩際海』,謂南山東際有陸海,西際有西海也。西際實未極蜀川,詩賦語多誇侈,往往如此。」 錢仲聯云:「『東西兩際海』,猶司馬相如賦《上林》而曰『左蒼梧,右西極』也,不必鑿求。」

4 方世舉云:「《漢書·藝文志》:『《山海經》十三篇。』《隋書·經籍志》:『武帝時,計書既上太史,郡國地誌,故亦在焉。班固因之作《地理志》。』」

5 文讜云:「言山經地圖去世愈遠,非親受於昔人,今睹則茫然暗昧不可詳悉。」 方世舉云:「《南史·顧憲之傳》:『雖復茫昧難征,要若非妄。』」

6 方世舉云:「《淮南·俶真訓》:『提挈天地而委萬物。』」 張相云:「團,猶雲估量也,猜度也。言欲為約估之辭而挈其大綱。」

7 朱熹云:「『掛一念』,或作『一念掛』,非是。」  孫汝聽云:「《山經》地誌,既茫昧不詳,欲團集其辭而試挈提之,又恐掛一漏萬也。」

8 魏本引《補注》:「覯,見也。《詩》:『亦既覯止。』言姑敘其徑行覯見者爾。」 徐震《評釋》:「以上言作詩之緣起。」

9 朱熹云:「『嘗』,方作『常』。」 徐震《評釋》:「《說文》:『丘,土之高也,非人所為也。』此句言升高丘以望南山。」 朱彝尊云:「泛就遠望說起。」

10 徐震《評釋》:「《詩·小雅·無羊》:『爾羊來思,其角濈濈。』毛傳:『聚其角而息,戢戢然。』《釋文》:『濈,亦作戢。』此句謂眾峰湊聚,戢戢然也。」

11 魏本引《補注》:「公《秋懷》詩云:『南山見高稜。』」

12 孫汝聽云:「縷,絲脈也。言眾山之狀相錯如繡。」 徐震《評釋》:「此謂山脈縷縷,碎分如繡。」  朱彝尊云:「鍊語工妙。」

13 朱熹云:「『澒洞』,或作『鴻洞』。方云:《淮南子》:『澒蒙鴻洞。』王褒《簫賦》、揚雄《羽獵賦》,所用皆同。唐人始兼用之。杜詩:『鴻洞半炎方』、『澒洞不可掇』是也。」 孫汝聽云:「蒸出為嵐。嵐,山氣。澒洞,相渾合之狀。」 方世舉云:「賈誼《旱雲賦》:『運清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並起。』則西漢已有此語,非自唐人也。」

14 方世舉云:「《左傳》:『表裡山河。』」

15 祝充云:「簸,揚米也。《詩》:『不可以簸揚。』」 方世舉云:「張衡《西京賦》:『蕩川瀆,簸林薄。』」

16 文讜云:「融液,亦山之氣。郭景純《江賦》云:『雲霧之所蒸液。』」案:《說文·火部》云:「煦,蒸也。一曰赤貌;一曰溫潤也。」此處指山氣溫潤之貌。

17 樊汝霖云:「《說文》:『岫,山穴也。』」 徐震《評釋》:「《爾雅·釋山》:『山有穴為岫。』」

18 朱熹云:「『空』,或作『宇』。」 孫汝聽云:「言遠山橫如修眉也。」 韓醇云:「《選·洛神賦》:『修眉聯娟。』註:『修,長也。』《西京雜記》:『文君佼好,眉色如望遠山。』」  魏本引《補注》:「《趙飛燕外傳》云:『合德為薄眉,號遠山黛。』合德,飛燕妹名。」

19 祝充云:「巉,峻貌。絕,巖險也。杜詩:『巉絕華岳赤。』」 魏本引《補注》:「《南史》劉孝標《廣絕交論》:『太行孟門,豈雲巉絕。』」

20 祝充云:「噣,鳥口也。《史記》:『中行人面鳥噣。』」  文讜云:「言險絕之處有孤峰撐起,如海鳥之舉噣也。《史記·楚世家》:『射噣鳥於東海。』鵬,海鳥也。」 徐震《評釋》:「潘岳《射雉賦》:『褰微罟以長眺。』徐爰註:『褰,開也。』《說文》:『噣,喙也。』此二句言山或桀起特立,拔地凌霄,或雙峰對峙,如鵬開喙。」 魏本引《補注》:「已上總敘南山大概。」 何焯云:「刻畫奇秀。」

21 祝充云:「沮洳,陷濕地。《詩》:『彼汾沮洳。』」 文讜云:「春陽、夏炎、秋霜、冬雪,皆言山色隨時而變,下各詠其意。沮洳,漸濕也。」 方世舉云:「《詩·七月》:『春日載陽。』」

22 朱熹云:「『深吐』,或作『吐深』。」 文讜云:「濯濯,言如洗濯然。《晉書》:『恭美姿儀,人多愛悅,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 徐震《評釋》:「《詩·崧高》:『鉤膺濯濯。』毛傳:『濯濯,光明貌。』」

23 錢仲聯云:「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山則盤紆岪郁,隆崇嵂崒。』」 魏懷忠云:「嵂崒,山峻也。」

24 祝充云:「軟,柔也。《禮記》:『天子飲酎用禮樂。』註:『酎之言醇也,謂重釀之酒也。』」 方世舉云:「《漢書·尹賞傳》:『一坐軟弱,不勝任免。』」

25 孫汝聽云:「言草木茂盛,埋覆眾山也。」

26 祝充云:「歊,熱氣。《說文》:『歊歊,氣出貌。』『歔,欷也。』」 孫汝聽云:「言山谷鳴吼如神靈也。」

27 韓醇云:「《選》左太沖《招隱詩》:『喦穴無結構。』」案:李善注云:「結構,謂交結構架也。」

28 朱熹云:「『轢』,或作『鑠』。方云:《史記·酷吏傳》:『刻轢宗室。』」 徐震《評釋》:「《漢書》顏注云:『轢,謂陵踐也。』」

29 祝充云:「磔,裂也。,瘠也。」 文讜云:「秋冬則山澤藏氣,磔然而立,有似人體之瘦也。」  孫汝聽云:「言草木皆落,山卓然獨立也。」

30 文讜云:「參差,不齊也。《西京賦》曰:『崗巒參差。』」 方世舉云:「馬融《長笛賦》:『密櫛疊重。』」

31 文讜云:「宇宙,天地也。」 徐震《評釋》:「剛有肅義。耿者,光也。光與清朗之義相因,剛耿雲者,猶言清肅也。」

32 徐震《韓集詮訂》云:「《楚辭·懷沙》:『孔靜幽默。』《史記》『默』作『墨』。韓以『幽墨』為『幽默』,依《史記》之文。」 案:《史記》集解引王逸云:「孔,甚也。墨,無聲也。」《正義》云:「言江南山高澤深,視之眴;野甚清淨,歎無人聲。」

33 朱熹云:「『雪』,或作『路』。」 文讜云:「《爾雅》曰:『金謂之鏤。玉為之琢。』言冰雪屈曲自為琢鏤之形,如白玉然。」

34 朱熹云:「『危』,或作『峗』。」 文讜云:『曦,日光也。」

35 朱熹云:「『恆』,或作『亙』。」 方世舉云:「《漢書·西域傳》:『廣袤三百里。』《說文》:『南北曰袤,東西曰廣。』」

36 魏本引《補注》:「已上敘四時變態。」 朱彝尊云:「南山當鹹京面前,日日望見,故備睹四時態狀。」  徐震《評釋》:「以上言瞻望所見也。中分兩層,自『嘗升崇丘望』至『海浴褰鵬噣』為一層,總述所見之大概。自『春陽潛沮洳』至『頃知異狀候』,分述四時所見之不同。『明昏』二句,總括四時言之,作一收束。」

37 文讜云:「《水經》云:武功縣有太一山,古文以為終南,杜預以為中南也,亦曰太白山,在武功縣南,去長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幾何?俗雲,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下軍行,不得鼓角。以其輒致雷雨故也。」

38 祝充云:「《左氏》:『僖子使助遠氏之簉。』註:『簉,副倅也。』」 文讜云:「言太白山在京城西南,最為雄桀,眾山莫能齊也。嵇叔夜《琴賦》云:『承間簉乏。』」 徐震《評釋》:「此二句言太白崛起西南,旁無高山堪為副貳。」

39 孫汝聽云:「太白為帝都藩垣,唐土德,太白在西南坤位,故云『配德運』。」

40 徐震《評釋》:「此句之義,由來注家皆曰『丁戊亦謂西南』。此言殊不分明。震謂丁為南,戊乃中也。謂終南自太白分來,據秦嶺之中,帝都之南,故曰『分宅占丁戊』耳。秦嶺西為太白,中為終南,東為華山,韓公意謂太白乃秦嶺之首,故歌頌終南,不可遺之耳。」

41 朱熹云:「『坤』,或作『地』。」 王元啟云:「(逍遙,)舊註:谷名。按:下與『詆訐』為偶,不應解作谷名。」 方世舉云:「揚雄《蜀都賦》:『下按地紀,則坤宮奠位。』班固《西都賦》:『據坤靈之正位。』」

42 孫汝聽云:「言太白非特占西南坤位而已,又侵及東北乾位,故云『陷乾竇』也。」 方成珪云:「『東北』,當從王本作『西北』。乾,西北之卦也,見《說卦》。若東北則艮位,非乾位矣。」 方世舉云:「蔣云:『逍遙、詆訐,或雲谷名。』按:逍遙謂谷,誠為有之,韋瓊之所居也。詆訐無此谷名。此四字不過形容越字陷字耳。』詆訐,猶凌犯也。」 徐震《評釋》:「蔣之翹述魏注耳,其義當從方世舉說。」 姚范云:「詆訐,同抵揭。」

43 蔣抱玄云:「《詩》:『戰戰兢兢。』」案:毛傳云:「戰戰,恐也。兢兢,戒也。」

44 方世舉云:「陶潛詩:『山中曉霜露,風氣亦先寒。』」  徐震《評釋》:「《廣雅·釋詁一》:『校,度也。』校即較也,引申校度之義,則為爭競。搜漱皆取聲。《廣雅·釋訓》:『颼颼,風也。』搜漱,猶颼颼矣。」

45 方世舉云:「《釋名》:『霰,』冰雪相博如星而散也。」  錢仲聯云:「《水經注》:『杜彥達云:太白山冬夏積雪,望之浩然。」 祝充云:「糅,即謂雜糅。《儀禮》:『無物則以白羽與朱羽糅。』」 徐震《評釋》:「朱維,南方也。陰,北方也。《谷梁傳》:『山南為陽,水北為陰。』此言山南日光正盛,山北飛霰交下矣。『空虛』二句,形太白之高,此二句形其大也。以上頌太白之高大,以終南發脈於太白也。」

46 孫汝聽云:「昆明池在長安西南,周回四十里,漢武元狩二年作,以習水戰。」

47 方世舉云:「《廣雅·釋詁》:『綿聯,牽連也。』」 蔣抱玄云:「《西京賦》:『繞垣綿聯,四百餘里。』」

48 徐震《評釋》:「言山影倒側映池水中,為池所限,故曰困也。」

49 方世舉云:「《釋名》:『風吹水波成文曰瀾。』瀾,連也,波體轉流相及連也。』」

50 朱熹云:「『躁』,或作『蹂』。」 徐震《評釋》:「《廣韻》:『猱,猴也。』『狖,獸名,似猿。』」

51 徐震《評釋》:「俯視水波動盪,山影若將破碎,仰視山形,乃喜其未傾也。」

52 朱熹云:「『徑,』或作『經』。方云:『徑』當如『夜徑澤中』之『徑』。『杜』,或作『社』,非是。」 孫汝聽云:「杜墅,即杜陵也。本周之杜伯國,在長安萬年縣東南。」 徐震《評釋》:「自昆明池東北行至杜墅,由此登山也。」

53 朱熹云:「『坌』,或作『忿』。」 孫汝聽云:「畢原,周文、武葬處,在今咸陽縣西北。或曰文王子封於畢,此其地也。」 方世舉云:「《廣雅·釋詁》:『坌,塵也。蔽,隱也。』」  徐震《評釋》:「此二句謂已至杜墅,畢原為坌塵所蔽,不可見矣。陋者言其卑小。」

54 朱彝尊云:「始抵南山。」

55 魏本引《補注》:「謝惠連詩:『行行道轉遠。』又《古詩》:『行行重行行。』」 文讜云:「窮,極也。」

56 徐震《評釋》:「《楚辭·九歌》:『巡陸夷之曲衍兮。』王逸註:『大阜曰陸。』互者,《漢書·劉向傳》:『宗族磐互。』註:『字或作牙 。謂若犬牙相交入之意也。走者,《釋名》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釋名》:『煩,繁也。』行行二句,謂嶺陸繁然交會,若無路可由也。朱彝尊云:『將遂窮則尚未至頂。』按:朱以窮為窮其巔,非是,二句自言山路將窮耳。」

57 蔣抱玄云:「劉歆《遂初賦》:『地坼裂而憤急兮。』」

58 朱熹云:「『蛾』,或作『娥』。方云:考《列子》當作『蛾』。」 徐震《評釋》:「張衡《西京賦》曰:『巨靈贔 ,高掌遠蹠,以流河曲,厥跡猶存。』薛綜註:『古語云:此本一山,當河水過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開其上,足踏離其下,中分為二。』《列子·湯問篇》:『北山愚公欲平太行、王屋二山,帝感其誠,命誇蛾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東無隴斷矣。』」

59 朱熹云:「『賈』,或作『雇』。」 祝充云:「售,賣物出手。《詩》:『賈用不售。』」 李黼平云:「此蓋言平日欲登此山,見嶺陸互走,思坼裂之也。得此數韻頓折極好,與少陵『吾欲鏟疊嶂』意同。『遠賈』句用《世說》『未聞巢、由買山而隱』語也。」 徐震《評釋》:「李說非也,謂平日欲登此山尤誤。此明謂當前所見,何雲平日邪?」 程學恂云:「宥、售等韻,似乎強押。然中有妙趣,非習於遊山者不知也。」

60 蔣抱玄云:「《莊子》:『造物者將以予為此區區也。』」

61 錢仲聯云:「《禮記》:『毋固獲。』鄭玄註:『欲專之曰固,爭取曰獲。』陸德明《釋文》:『獲,一音護。』馬融《長笛賦》:『或乃聊慮固護。』李善註:『精心專一之貌。』」

62 方世舉云:「《廣雅·釋詁》:『排,推也。』」 祝充云:「斡,轉也。」

63 祝充云:「詬,怒也,恥也,罵也。《禮記》:『以儒相詬病。』」 沈欽韓云:「雷電以上八句,言思破其擁掩,有巨靈之劈華,誇蛾之移山大力,所必售也。然天欲固護之,人力雖勝,終怯雷電也。」 徐震《評釋》:「沈說非也,謂思破擁掩,則亦與李說同謂是想像之辭。不知此八句皆言山形,乃實境也。蓋當嶺陸互走,路若將窮矣,山忽開豁,若有勃然思坼裂之者,如巨靈、誇蛾欲賈耀其威神也。山勢如此,疑將分矣,然天意又似不欲其離,所以開而復合也。『固護蓄精祐』,謂積集神力以固護之。『雷電怯呵詬』,謂巨靈、誇蛾猶怯雷電之呵詬也。」  朱彝尊云:「如此說大話,亦未見佳,以無所取義。若龜山蔽魯,便有味。」 徐震《評釋》:「『勃然思坼裂』一段,與『因緣窺其湫』一段相接,以形容險怪之狀,與摹寫幽靚之境,交映成趣。」「朱氏以『勃然思坼裂』為出於想像,不知韓公乃形容山勢開合之實景,宜乎不識其奇妙矣。」

64 「緣」,或作「轅」。

65 顧嗣立云:「《選·海賦》:『蹭蹬窮波』。」 徐震《評釋》:「蹭蹬,《說文·新附字》云:『失道也。』甃,《說文》云:『井壁也。』《廣韻》:『音皺。』此以積甃形容深谷。此二句言山勢既開而復合,攀緣上登,手足欲脫,既不得上,乃失道而下,至於谷中。」

66 魏本引《補注》:「茫如,即茫然也。」 方世舉云:「張衡《思玄賦》:『仰矯首以遙望兮,魂悵惘而無疇。』」

67 祝充云:「堛,土塊。《爾雅》云:『塊,堛也。『塞,填塞。怐怐,愚也。《楚辭》宋玉《九辯》云:『直怐怐而自苦。』」 宗傳璧云:「堛,舊注作土塊解,這裡就講不通了。有人疑作『偪』。偪,迫促之意。」  錢仲聯云:「『堛塞』,亦作逼塞,唐人恆言。逼亦作愊,謂氣憤滿鬱結也。」 徐震《評釋》:「此二句言在深谷之中,茫然仰望,迫促鬱塞,如在井中。」

68 方世舉云:「張衡《西京賦》:『浸盛威容。』《漢書·承宮傳》:『臣貌醜,宜選有威容者。』」 蔣抱玄云:「杜甫詩:『致身福地何蕭爽。』」 徐震《評釋》:「威容猶儀容,言處偪塞之中,失蕭爽之儀容。」

69 徐震《評釋》:「言近處覓得新路,迷失遠來之舊路。」

70 徐震《評釋》:「言拘繫官守,不可曠日於遊山,故雖在近處尋得新路,不可復進也。《詩·小雅·實之初筵》:『矧敢多又。』箋云:『又,復也。』」 宗傳璧云:「又,復。又,是虛詞,這裡用作實詞。注字雖然引《詩經·小雅》『矧敢多又』之出處,但我們應當看到,這實際是韓愈『詞必己出』的創造性運用。古人拘於杜韓無一字無來處的迂夫子之見,不可信。」

  71 蔣抱玄云:「《史記·田叔傳》:『留求事為小吏,未有因緣也。』」 韓醇云:「南山有炭谷湫,公有《題炭谷湫祠》詩,即謂此湫也。」

72 朱熹云:「『獸』,或作『獸』。」 洪興祖云:「獸,畜產也。」 孫汝聽云:「《禮運》:『龍以為獸。』」 樊汝霖云:「作『獸』者非是。」 徐震《評釋》:「此二句言山路既不可再進,因於便道往觀湛湫。」

73 徐震《評釋》:「鄭玄注《舜典》:『寇賊奸宄』云:『強取為寇。』此言湫清澄,魚蝦可以俯拾,以其為神物,故不敢取。」

74 樊汝霖云:「其湫如鏡面,葉落恐其污,即鳥銜去,蓋其神物之靈如此。」 方世舉云:「《水經注》:『燕京山之天池,在山原之上,方里余。其水澄渟鏡淨而不流,若安定朝那之湫淵也。池中嘗無斥草,及其風籜有淪,輒有小鳥翠色,投淵銜出。』南山之湫,蓋亦若是乎?」

75 方世舉云:「彎環,蓋狀鳥之迴翔。」

76 方世舉云:「《爾雅·釋鳥》:『生哺鷇。』註:『鳥子須母食之。』《漢書·東方朔傳》:『聲謷謷者,鳥哺鷇也。』韋昭曰:『凡鳥哺子而活者為鷇,生而自啄者曰雛。』」 徐震《評釋》:「言鳥投棄脫葉,急於哺其鷇雛。」 朱彝尊云:「此境奇甚。」  何焯云:「體物幽細至此。」 李黼平云:「詩正敘神物之靈,與《炭谷湫祠堂》篇不同,彼別有所托詞。」

77 祝充云:「睨,視也。《禮記》:『睨而視之。』」

78 朱熹云:「『達』,或作『遠』。方云:盧仝《月蝕》詩:『頭戴弁冠高達櫱。』」 方世舉云:「達櫱,高貌。」 徐震《評釋》:「此二句言於旋歸途中回視,則高峰巍然復在前也。達櫱蓋即帶嵲之音轉。壯者,形其崇也。奏,《說文》云:『進。』引申其義則為前矣。」

79 祝充云:「貿,易也。」 徐震《評釋》:「此二句之義,謂歸途不由舊徑,而依然睹見向所升陟之高陵,所以嗟歎稱奇,謂此不動之峙質,若能變化眩人也。以上敘初往陟覽,中間失途,未登其巔。此二十一韻,中分六層。『昆明大池北』至『仰喜呀不僕』,言登山之前,途中景物也。『前尋徑杜墅』至『始得觀覽富』,言自山麓上躋之所見也。『行行將遂窮』至『雷電怯呵詬』,言山中群嶺轇輵,開而復合,極奇險也。『攀緣脫手足』至『欲進不可又』,言上躋既難,遂至失道,不獲更進也。『因緣窺其湫』至『投棄急哺鷇』,言便道視清湫之景物也。『旋歸道回睨』至『峙質能化貿』,言歸途之所見也。」

80 孫汝聽云:「謂貞元十九年十二月,自監察御史謫連州陽山令。」 何焯云:「此段一開,妙甚。」

81 文讜云:」探,試也。歷,過也。言本非遊覽,因事經過,得邂逅此殊勝也。《詩》曰:『邂逅相遇。』不期而會也。」

82 文讜云:「《通典》云:『藍田關,秦嶢關也。玉之美者曰球,次曰藍。以出玉故名之。』」 方世舉云:「《漢書·地理志》:『京兆尹藍田縣。』」 朱彝尊云:「前由西南入,此從東南入。」

83 文讜云:「回視為顧,動目為盼。脰亦頸也。謝靈運詩:『顧望脰為悁。』」 習之補釋:「眄,《說文》:『一曰衺視也。』《釋文》:『衺,亦作邪。』《西京賦》:『眳藐流眄,一顧傾城。』正指斜視言。」 徐震《評釋》:「此四句,言在遷謫途中,便道往游。」

84 唐庚云:「公兩謫南方,皆由藍關,又皆遇冰雪。其謫陽山以十二月。《江陵途中寄三學士》詩云:『商山季冬月,冰凍絕行輈。』其謫潮州雖以正月,然亦遇雪。《藍田驛》(習之按:即《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詩云:『雪擁藍關馬不前』是也。」習之按:《藍關示姪孫湘》詩作於元和十四年,韓愈是年五十二歲。而此詩乃韓三十九歲時作。故此指謫陽山途中過此也。

85 方世舉云:「《釋名》:『朦,有眸子而失明,朦朦無所分別也。』《說文》:『瞀,低目謹視也。』」 錢仲聯云:「朦瞀,並列複詞,在此同義。《集韻》:『瞀,目不明,亡遇切。』按:『大雪過後,遍山皆白。反光強烈射目,使人淚下。登西北高山者,往往遇此境。』」

86 文讜云:「拖,曳也。溜,冰柱下也。」

87 徐震《評釋》:「《詩》:『褰裳涉洧。』假褰為攐。《說文》:『攐,摳衣也。』」

88 祝充云:「顛,仰倒也。蹶,失腳也。《莊子》:『為顛為蹶。』註:『顛,倒;蹶,敗也。』」 徐震《評釋》:「復,又也,返也,往來也。」

89 徐震《評釋》:「蒼黃,遽迫之義也。杜甫《送鄭虔》詩曰:『倉皇已就長途往。』倉皇即蒼黃,音義並同。」 孫汝聽云:「遐睎,遠望。忘遐睎,言不能遠望也。」

90 文讜云:「近視曰矚。」

91 方世舉云:「《廣雅·釋器》:「『蒲蘇,鈹也。』」

92 方世舉云:「《廣雅·釋詁》:『杲,耀,明也。』」  徐震《評釋》:「此言杉篁皆被冰雪,若刀劍之可吒,若甲冑之攢聚。」

93 朱熹云:「『逾』,或作『邇』,非是。」 魏本引《補注》:「《呂氏春秋》曰:『人有大臭者,其親戚兄弟皆無能與居者。』」  徐震《評釋》:「此二句言願速至平道,急求脫險也。以上敘二次往游,以遷謫道途所經,邂逅歷覽,天既大雪,不敢犯險登陟,遂急退還。」

94 文讜云:「此借言為國子博士時也。《荊州記》曰:『衡山秀峰最為竦桀,自非清霽素朝,不可望見。』」

95 朱熹云:「『始』,方作『所』,非是。自『前年遭譴謫』以後讀之可見。」 文讜云:「副,稱也。」 蔣抱玄云:「梁簡文帝《馬寶頌序》:『副四海之願。』」

96 徐震《評釋》:「顏師古、司馬相如《大人賦》注云:『崢嶸,深遠貌。』」 文讜云:「崢嶸,高峻貌。」 方世舉云:「屈原《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詩·小雅·十月》:「山塚崒崩。」毛傳云:「山頂曰塚。」

97 祝充云:「《爾雅》:『鼯鼠,夷由。』註:『謂之飛生。』又曰:『鼬鼠。』註:『鼬似貂,赤黃色,大尾,啖鼠。』」

98 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劃,猶忽也,突也。」

99 「皺」,方崧卿作「侯皮」,云:「眾侯皮,以蜀人韓仲韶本校。侯皮,石蟆也。二韻皆取喻,謂高而群峰飛馳如鼯鼬之奔,低而堆阜分佈如眾侯皮之列,義為近。」 朱熹云:「此蜀本之誤,沈元用本亦然,皆非是。蓋此但言登山之時,叢薄蔽翳,方與蟲獸群行,而忽至山頂,則豁然見前山之低,雖有高陵深谷,但如皺物微有蹙折之文耳。此最為善形容者。非登高山臨曠野,不知此語之為工也。況此句『眾皺』為下文諸『或』之綱領,而諸『或』乃『眾皺』之條目。其語意接連,文勢開闔,有不可以毫釐差者。若如方說,則不唯失其統紀,亂其行列,而鼯鼬動物,山體常靜,絕無相似之理。石蟆之與堆阜,雖略相似,然自高頂下視,猶若成堆,則亦不為甚小,則未足見南山之極高矣。其與下文諸『或』,疏密工拙,又有迥然不侔者。未論古人,但使今時舉子稍能佈置者,已不為此,又況韓子文氣筆力之盛,關鍵紀律之嚴乎?大抵今人於公之文,知其力去陳言之為工,而不知其文從字順之為貴,故其好怪失常,類多如此。今既定從諸本,而復備論其說,以曉觀者雲。」 俞樾云:「《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襞積褰縐,紆徐委曲,郁橈溪谷。』注曰:『縐,裁也。其縐中文理,岪郁 曲,有似於溪谷也。』韓子用縐字本此,所謂杜詩韓筆無一字無來歷也。方氏從蜀本作『侯皮』,固失之,朱子極言方本之非,然亦未知『皺』字所出也。」 錢仲聯云:「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流離爛漫。』李善註:『分散遠貌。』」

100 文讜云:「蹙,迫也。」

101 徐震《評釋》:「從《爾雅·釋詁》:『妥,止也。』弭伏,猶低伏也。《子虛賦》:『楚王乃弭節徘徊。』註:『弭,猶低也。』」

102 錢仲聯云:「雊,雄雉鳴也。《詩》:『雉之朝雊,尚求其雌。』」案:竦,通聳。此處以雄雉驚鳴之狀狀山形之聳峙。

103 韓醇云:「《前漢·匈奴傳》:『其困敗瓦解雲散矣。』」  徐震《評釋》:「《漢書·徐樂傳》:『樂上書云:臣聞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瓦解。』」

104 朱熹云:「『輻』,方作『輪』。今按:輪者 輻之通名,其湊於 者,輻而已。當作『輻』。」 查慎行云:「『湊』,當作『輳』。不然,與前『戢戢見相湊』重葉矣。」 王鳴盛《蛾術編》:「顧亭林論詩不忌重韻。愚謂蘇、李送別、《廬江小吏》,是或一道也。唐杜子美、李義山當律體盛行,而《飲中八仙歌》、《行次西郊作》尚用此體,即成疵病。昌黎《南山》一百二韻,前云『戢戢見相湊』,後云『或赴若輻湊』,遍考近日翻刻,魏仲舉《五百家昌黎集注》、宋版王伯大《音釋》、晦菴朱氏《昌黎集考異》及東雅堂徐氏刻《昌黎集》、顧氏嗣立、方氏世舉注本,皆同,似屬重韻。但《廣韻·去聲五十候》有『湊』字,亦有『輳』字,注云:『輳,亦作湊。』《集韻》與《廣韻》同,《廣韻》本於《唐韻》,昌黎必從《唐韻》作『輻輳』,各本作『湊』,皆非也。《說文·車部》無『輳』字,《新附》亦無。然詩家用韻,豈能盡拘《說文》?《唐韻》已收之字,何不可用?若重韻,直不成詩矣。」 錢仲聯云:「王氏以重韻不成詩,其說太過。自《三百篇》而下,迄於漢、唐,重韻之作,不獨蘇、李送別諸詩,迮鶴壽已歷舉以駁之矣。然在昌黎詩中,其通押數韻者,如《此日足可惜》之類,即不避重韻。其押一韻到底之險窄韻者,因難見巧,例不重韻。此句自當從宋刻祝氏《音義》本作『輳』。『輳』字雖不收於《說文》,然早見於《漢書》,《叔孫通傳》云:『四方輻輳。』註:『輳,』聚也,言如車輻之聚於 也。字或作湊。」

105 朱熹云:「『翩』,或作『泛』。」

106 徐震《評釋》:「《莊子·齊物篇》:『麋鹿見之決驟。』崔譔註:『疾走不顧為決。』《說文》云:『驟,馬疾步也。』」

107 徐震《評釋》:「亂若抽筍,為眾峰叢雜之狀。嵲若炷灸,則特出之狀也。又筍皆上削,灸則加艾而上抒,其形正相反。凡二句相連,多以相對之形言之。」

108 文讜云:「錯,雜也。《爾雅》:『繪者畫之始。』」

109 祝充云:「繚,繞也。《楚辭》,『佩繽紛以繚轉。』」  錢仲聯云:「許慎《說文序》:『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又,李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110 方世舉云:「郭璞《江賦》:『星離沙鏡。』」 錢仲聯云:「李善註:『星離,言眾多也。』傅玄《擬楚篇》曰:『光滅星離。』」

111 錢仲聯云:「《文選》宋玉《高唐賦》李善註:『蓊然,聚貌。』」 張相云:「逗,猶駐也,言如雲之駐也。」

112 文讜云:「濤,大波也。木玄虛《海賦》云:『溢浪揚浮,飛沫起濤。』」

113 方世舉云:「《燕國策》:『竊釋鋤耨而干大王。』」 《史記·龜策列傳》云:「鋤之耨之。」裴駰《集解》引徐廣云:「耨,除草也。」

114 方世舉云:「《羽獵賦》:『賁、育之倫,仗鏌琊而羅者以萬計。』師古曰:『孟賁、夏育,皆古之力士也。』」

115 徐震《評釋》:「《漢書·高帝紀》:『乃多以金購豨將。』註:『購,設賞募也。』賭勝勇前購,謂兢勝勇進以赴賞募。」

116 文讜云:「強、鈍,勝、負也。勝者氣勢橫出,則負者嗔塞不能言矣。豆譳,不能言也。」

117 方世舉云:「何晏《景福殿賦》:『叢集委積。』」 徐震《評釋》:「『幼』字不免湊韻,良以取譬帝王,只當分別尊卑,無庸以長幼為言也。」

118 晁說之云:「韓文公詩號狀體,謂鋪敘而無含蓄也。若『雖近不褻狎,雖遠不悖謬』,該於理多矣。」  徐震《評釋》:「狀體之說,皮相之談耳。韓公用筆之妙,固非專事鋪敘也。」  宗傳璧《韓愈詩選注》:「『或如帝王』四句,有的山象帝王一樣尊嚴地矗立在那裡,下邊高高低低排列的小山就像朝見帝王、按官位大小跪著的朝臣一樣,帝王即使看到是親戚,也不因此而特別親褻,帝王即使看到是遠房子侄,也不因此而不理。」習之按:從宗氏的解釋中,可見『幼』字非為『湊韻』。

119 朱熹云:「『紛』,或作『分』。」 祝充云:「《詩》,『殽核維旅。』註:『殽,豆實也。核,加籩也。』餖,《玉篇》云:『貯食也。』」 錢仲聯云:「《廣韻》:『飣,貯食。餖,飣餖。』」 宗傳璧云:「餚核,肉類、菜類和果類食品。飣餖,食品堆迭貌。」

120 孫汝聽云:「《禮記》:『趙文子與叔譽觀乎九原。』九原,晉大夫葬處。」 何焯云「又變。」

121 槨,棺外套棺。《墨子·七患》云:『死後又厚為棺槨。』《釋名·釋喪制》云:『屍已在棺曰柩。』」 何焯云:「中間著此四段,便覺參差變化。」

122 方世舉云:「《爾雅·釋山》:『重甗隒。』註:『謂山形如累兩甗。』《廣雅·釋器》:『盎謂之盆。』」  錢仲聯云:「揚雄《方言》:『自關而東,趙、魏之郊,甕或謂之甖。』」

123 朱熹云:「『登瓦 梪』,或作『登豆』。」 錢仲聯云:「《文選》賈誼《過奏論》李善註:『《埤蒼》曰:揭,立舉也。』」 方世舉云:「《詩·生民》:『卬盛於豆,於豆於登。』」 習之補釋:「宗傳璧云:『登應寫作 。』《說文》:『豆,古食肉器也,從口,象形。』《爾雅》:『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 。』」 徐震《評釋》:「二句言或如盆盎疊重,或如登豆分立。」

124 文讜云:「《埤雅》云:世說鱉伏隨日,謂隨日光所轉。朝首東鄉,夕首西鄉。曝,就日也。」

125 朱熹云:「『寢』,或作『窮』,非是。又或作『偃』。」

126 文讜云:「蜿,蟠結貌。宋玉《神女賦》:『蜿若游龍。』」

127 魏引《補注》云:「陸璣云:『貝鳥 鳩目上骨露,幽人謂之鷲。』」

128 朱熹云:「『友朋』,或作『迎隨』。『隨』或作『差。』方云:《方言》云:『先後猶娣姒也。』《釋名》曰:『以來先後言也。』校本不詳此義,而以先後為虛字,遂改『友朋』為『隨迎』以偶之,又避重複,而改『隨』字為『差』字,其誤甚矣。今按:《史記》『見神於先後宛若』,即謂娣姒也。」

129 文讜云:「潘安仁《射雉賦》云:『倒禽紛以迸落。』」  徐震《評釋》:「《廣韻》:『迸,散也。』」

130 錢仲聯云:「《史記·武帝紀》:『遂至東萊宿留之。』《索隱》:『音秀溜,遲待之意。若依字讀,則言宿而留,亦是有所待,並通。』」

131 方世舉云:「《水經注》:『山川暴戾。』」

132 蔡夢弼云:「《左傳》隱十一年:『如舊昏媾。註:『婦之父曰昏,重昏曰媾』」

133 朱熹云:「『舞』,或作『舉』。」

134 祝充云:「屹,山貌。」 宗傳璧云:「『或屹』句,有的山,屹然不動,像戰陣擺在那裡。」

135 孫汝聽云:「《爾雅》:『春獵為蒐,夏為苗,秋為獮,冬為狩。』」

136 文讜云:「水以東流為順,故《禹貢》導水,皆言東入於海。司馬《上林賦》:『翯乎滈滈,東注太湖。』」

137 祝充云:「首,嚮也。《楚辭》:『登崑崙而北首。』」

138 朱熹云:「『焰』,或作『煙』。」 錢仲聯云:「《海賦》李善註:『熹,熾也。』《西都賦》李善註:『焰,火貌也。』」

139 祝充云:「 餾,蒸飯。《爾雅》:『 餾,稔也。』註:『 飯為 , 熟為餾。』」 王元啟云:「按:稔,熟也。 ,音修。孫炎曰:『蒸之曰 ,均之曰餾。』《說文》:『 ,一蒸米也。餾,飯氣流也。』」  徐震《評釋》:「此二句言山中雲霧上出之狀。」 錢仲聯云:「下句信如徐釋,上句則狀朱維燒日時,山光如火之象,不宜混為一解。」

140 輟,《莊子·在宥》云:「雀躍不輟。」陸德明《釋文》引李頤云:「止也。」

141 魏本引《補注》:「彀,張弓也。」

142 祝充云:「鬝,《說文》:『鬢禿也。』」 徐震《評釋》:「赤者謂赤立無草木。」

143 徐震《評釋》:「《詩·棫樸》:『薪之槱之。』毛傳:『積也。』《釋文》云:『積木燒也。』」

144 錢仲聯云:「《詩·小旻》疏:『兆者,龜之亹坼。』」

145 徐震《評釋》:「《左傳》閔二年傳:『成風聞成季之繇。』杜註:『卦兆之占辭。』觀此句文義,則直以繇為卦爻矣。」 宗傳璧云:「龜坼兆,古人迷信,灼龜甲以占吉凶。看其裂痕謂之兆。繇,卜兆的占詞。占詞,預測吉凶之詞。卦,指《周易》中象徵自然現象和人事變化的一套符號,以陽爻(一)、陰爻(一一)相配合而成。共六十四卦。這裡作者誤用繇詞為卦爻。」

146 蔡夢弼云:「《易》:《剝》  ,坤下艮上。」

147 蔡夢弼云:「《姤》  ,巽下乾上。」 文讜云:「剝卦,艮上坤下,五陰而一陽,一陽為上九,故曰前橫。姤,卦名。乾上巽下,一陰而五陽,一陰為初六,故曰斷後。」 朱彝尊云:「『或連若相從』以下,琢句雖工,然不甚切實,自覺味短,且翻更說得太板了。」 姚范云:《華嚴法界品》言三昧光明,多用或字文法。然韓公自本《小雅》,兼用《說卦》傳耳。陸魯望和皮襲美《千言詩》,多用誰字,文法同此。」 施補華云:「《南山詩》五十餘或字,與《送孟東野序》二十餘鳴字一例,大開後人惡習,學詩學文者宜戒。」 陳衍《石遺室詩話》:「濤園說詩,時有悟入處。嘗雲昌黎《南山詩》連用五十一或字,少陵《北征》已有『或紅如丹砂,或黑如點漆』之句。實則莫先於《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十二句,連用十二或字。余謂《北山》將苦樂不均,兩兩比較,視《南山》專狀山之形態,有寬窄難易之不同。《北山》到底竟住,斬截可喜。《南山》則不免辭費,故中多復處。如『或戾若仇讎』,非即『或背若相惡』乎?『或密若婚媾』,非即『或向若相佑』乎?『或隨若先後』,非即『或連若相從』乎?其餘『或赴若輻輳』與『或行而不輟』,『或妥若弭伏』與『或頹若寢獸』,大同小異之處尚多。故昔人謂《北征》不可無,《南山》可以不作也。且其疊用若字如字或字,《三百篇》早有之矣。」 徐震《評釋》:「詩中連用五十一或字,雖雲原本《北山》,觀其參差變化之處,似亦出於陸機《文賦》,試取《文賦》中『或仰逼於先條』至『或研之而後精』一段觀之,可見陰用《文賦》之跡。連用五十一或字,一氣鼓蕩,勢極排奡。以既登絕項,殫睹千山萬壑之變態,如此形容,以便總攝,用筆殊為巧妙。且與上文自山下瞻望,及兩次登山之所見,寫法迥異,尤為善於變化。惟『或戾若仇讎,或密若婚媾』,與『或背若相惡,或向若相佑』,詞意不免重複,斯為小疵耳。」

148 方世舉云:「《廣雅·釋訓》:『延延,長也。』」  孫汝聽云:「屬,續也。」

149 文讜云:「言去而復來也。《易》曰:『君之夬夬,獨行遇雨。』」案:王弼注云:「決之不疑,故曰夬夬也。」 魏懷忠云:「遘,遇也。」

150 祝充云:「喁喁,魚口也。《吳越春秋》云:『天下喁喁。』闖,馬出門貌。《公羊》:『開之則闖然。』註:『出頭貌。』 徐震《評釋》:「喁喁,言眾山相齊。」

  151 方世舉云:「《說苑》:『宿,日月五星之所宿也。』」 徐震《評釋》:「《後漢書·耿弇傳》:『落落難合。』註:『落落,猶疏闊也。』此句言一大山在疏落之小山間。」

152 王元啟云:「誾誾恐取《詩·大雅》『崇墉言言』之義。古字『誾』與『言』通。毛傳云:『言言,高大也。』」 方成珪《箋正》:「《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言言與誾誾同。』」

153 朱熹云:「『山獻 山獻』,方云:『山獻,山形如甑也。』姚令威云:恐當作車獻 車獻,《魏都賦》:『四門車獻 車獻。』」  錢仲聯云:「《呂氏春秋》高誘註:《詩》曰:『庶姜車獻 車獻。』高長貌。』《說文》:『車獻,載高貌。』」

154 方世舉云:「《後漢書·張衡傳》:『長余佩之參參。』註:『參參,長貌。』」

155 祝充云:「《詩》:『充耳琇瑩,』註:『美石也。』」

156 錢仲聯云:「《素問》:『木敷者其葉發。』註:『敷,布也。』《文選·吳都賦》劉逵註:『敷蘛,華開貌。』」 顧嗣立云:「鄭玄《毛詩箋》:『承華者,萼也。』」

157 朱熹云:「『闟闟』或作『闒闒』。」 方世舉云:「《廣韻》:『闟,戟名。』無他義。故一本作『闒。』《說文》:『闒,樓上屋也。』於義差近。然按《韓詩外傳》:『巫馬期仰天而歎,闟然投鐮於地。』則『闟』字固形容之辭,字書略之也。《記·月令》:『其祀中霤。』《釋名》:『中央曰中霤,室中霤下之處。』」 方成珪《箋正》:「《管子·小問篇》:『闟然止。』註:『住立貌。』《史記·匈奴傳》:『闟然更始。』註:『安定意。』公詩義當用此。『摧』疑『垂』字之訛。《禮·玉藻》:『頤霤』。註:『頤,如屋霤之垂也。』作垂義為勝,然無本可校,姑仍之。」 徐震《評釋》:「闟為形容之辭,方世舉引《韓詩外傳》證之是也。方成珪說霤字之義引《玉藻》,亦是也。以《外傳》觀之,闟蓋狀下投之貌,則韓公云『闟闟屋摧霤』者,謂如屋簷摧壞,有下投之勢耳。方成珪欲改『摧』為『垂』,非是。又方成珪所引《玉藻》注,乃疏文之誤。」

158 徐震《評釋》:「《爾雅·釋獸》:『闕洩多狃。』《釋文》云:『 ,』《字林》或作狃。』《說文》:『 ,獸足蹂地也。』兀兀,不安貌。此句之義,謂兀兀然狂若獸之走也。《廣雅·釋詁》:『蹂,疾也。』狃作 解,與狂字義正合。」

159 錢仲聯云:「范晞文《對床夜話》引此作『起起』。按:《說文》:『超,跳也。』若作『起起』,則用《後漢書·鄭玄傳》,亦通。」

160 錢仲聯云:「《左傳》:『今王室實蠢蠢焉。』杜預註:『蠢蠢,動擾貌。』」 王元啟云:「上云『蠢蠢』,則『駭』字恐系『騃』字誤文。懋,勉也。騃不懋者,不能勉強之意,對上『出猶奔』言之。」 徐震《評釋》:「王欲改『駭』為『騃』,非也。《廣雅·釋言》:『駭,起也。』此句之意,謂雖蠢蠢起動,而不肯勉力進趨,與己超超上出而猶速趨者,意正相對。」 范晞文云:「連十四句,皆用雙字起,蓋亦《古詩》『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之意。」 朱彝尊云:「以韓公高才,到此亦乏出場。雖強為馳騁,終見才竭。」 徐震《評釋》:「延延以下十四疊,正足見余勇可賈,何雲才竭邪?以上言第三次直躋塚頂,殫睹眾山之形態。」

161 查慎行云:「一句總承全局。」

162 孫汝聽云:「肖,像也。謂象營衛腠理。」 方世舉云:「《淮南·原道訓》:『經紀山川,蹈騰崑崙。』又《精神訓》:『經天營地,各有經紀。天有四時、五行、九解,人亦有四支、五藏、九竅。』《黃帝素問》:『炅則腠理開,營衛通。』」

163 徐震《評釋》:「開張,猶開闢也。」

164 錢仲聯云:「《文選·秋胡詩》李善註:『黽 俛,猶俯仰也。』《詩·楚茨》毛傳:『侑,勸也。』按:此二句用意句法本於《莊子·天運篇》:『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孰隆施是?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兼參《楚辭·天問》。」

165 徐震《評釋》:「《廣雅·釋詁》:『樸,大也。』」

166 方世舉云:「《書·湯誥》:『聿求元聖,與之戮力。』」  徐震《評釋》:「戮,戮之假借字。《說文》:『戮,併力也。』《爾雅·釋詁》云:『疚,病也。』勞疚,猶雲勞苦耳。」

167 徐震《評釋》:「二句謂成此山者為用斧斤乎?為藉詛咒乎?皆假設為問之辭。」 錢仲聯云:「《莊子·天運篇》:『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邪?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此陰法《莊子》而泯其跡。」

168 朱熹云:「『無』,或作『誰』,又作『莫』。」 徐震《評釋》:「揚子《法言·問道篇》:『鴻荒之世,聖人惡之。』此句猶《天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之意。」

169 朱熹云:「『莫,』或作『豈』。」 方世舉云:「《漢書·食貨志》:『或不償其僦費。』師古曰:『僦,顧也,言所輸貨物,不足償其顧庸之費也。』」 徐震《評釋》:「此言創造功大,莫能酬直。」

170 蔡夢弼云:「《史記·高祖紀》:『二年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時祠之。』《封禪書》:『高祖令長安置祠祝,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

171 朱熹云:「『嗅』,或作『嗅』,依字當作『嗅』。」  方世舉云:「《詩·楚茨》:『苾芬孝祀。』《詩·生民》:『上帝居歆。』註:『鬼神食氣曰歆。』」 方成珪《箋正》:「《說文》:『嗅,鼻就臭也。』」 徐震《評釋》:「此二句聞諸祠官,南山之神甚靈異,能降臨歆受禋祀也。」

172 蔣抱玄云:「《論語》:『斐然成章。』」

173 方世舉云:「《廣韻》:『侑,報也』」 徐震《評釋》:「贊,佐也。報侑,謂報神之祭。以上為頌南山之辭,即以作結。此七韻中凡分四層:『大哉』二句,總束上文敘述所見之山形。『厥初』八句,推求南山之起原。『嘗聞』二句,稱其靈異。『斐然』二句,明作詩之意。」

評說:

《潛溪詩眼》曰:「孫莘老嘗謂老杜《北征》勝退之《南山詩》,王平甫以為《南山》勝《北征》,終不能相服。山谷尚少,乃曰:若論工巧,則《北征》不及《南山》,若書一代之事,以與《國風》、《雅》、《頌》相為表裡,則《北征》不可無,而《南山》雖不作未害也。二公之論遂定。」

洪興祖曰:「此詩似《上林》、《子虛賦》,才力小者,不可到也。」

黃震《黃氏日抄》曰:「《南山詩》險語疊出,合看其佈置處。」

蔣之翹曰:「《南山》之不及《北征》,豈僅僅不表裡《風》、《雅》乎?其所言工巧,《南山》竟何如也?連用或字五十餘,既恐為賦若文者,亦無此法。極其鋪張山形峻險,疊疊數百言,豈不能一兩語道盡?試問之,《北征》有此曼冗否?翹斷不能以阿私所好。」

吳喬曰:「《詠懷》、《北征》古無此體,後人亦不可作,讓子美一人為之可也。退之《南山詩》,已是後生不遜。詩貴出於自心,《詠懷》、《北征》,生於自心者也;《南山》,欲敵子美而覓題以為之者也。山谷之語,只見一邊。」

朱彝尊曰:「此詩雕鏤雖工,然有痕跡,且費排置。若《北征》則出之裕如,力量固勝。」

顧嗣立曰:「此等長篇,亦從騷賦化出,然卻與《焦仲卿妻》、杜陵《北征》諸長篇不同者,彼則是實敘事情,此則虛摹物狀。公以畫家之筆,寫得南山靈異縹緲,光怪陸離,中間連用五十一『或』字,復用十四疊字,正如駿馬下岡,手中脫轡。忽用『大哉立天地』數語作收,又如柝聲忽驚,萬籟皆寂。」

方世舉曰:「古人五言長篇,各得文之一體。《焦仲卿妻》詩傳體,杜《北征》序體,《八哀》狀體,白《悟真寺》記體,張籍《祭退之》誄體,退之《南山》賦體。賦本六義之一,而此則《子虛》、《上林》賦派。長短句任華《寄李白、杜甫》二篇書體,盧仝《月蝕》議體,退之《寄崔立之》亦書體,《謝自然》又論體。觸類而成,不得不然也。又按《南山》、《北征》,各為巨製,題義不同,詩體自別,固不當並較優劣也。此篇乃登臨紀勝之作,窮極狀態,雄奇縱恣,為詩家獨闢蠶叢。無公之才,則不能為。有公之才,亦不敢復作。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者也。近代有妄人,譏其曼冗,且謂連用『或』字為非法,不知『或』字本《小雅·北山》,連用疊字本屈原《悲回風》、《古詩十九首》,款啟寡聞,而輕有掎摭,多見其不知量也。」

姚范曰:「宋人評論,特就事義大小言之耳。愚謂但就詞氣論,《北征》之沈壯郁勃,精采旁魄,蓋有百番誦之而味不窮者,非《南山》所並。《南山》僅形容瑰奇耳。通首觀之,詞意猶在可增減之中。杜公詩誦之古氣如在喉間。《南山》前作冒子,不好。」

《唐宋詩醇》曰:「入手虛冒開局。『嘗升崇丘』以下,總敘南山大概。『春陽』四段,敘四時變態。『太白』、『昆明』兩段,言南山方隅連亙之所自。『頃刻異狀候』以上,只是大略遠望,未嘗身歷。瞻太白,俯昆明,眺望乃有專注,而猶未登涉也。『經杜墅』,『上軒昂』,志窮觀覽矣。蹭蹬不進,僅一窺龍湫止焉。遭貶由藍田行,則又跋涉艱危,無心觀覽也。層層頓挫,引滿不發,直至『昨來逢清霽』以下,乃舉憑高縱目所得景象,傾囊倒篋而出之。疊用或字,從《北山》詩化出,比物取象,盡態極妍,然後用『大哉』一段煞住。通篇氣脈逶迤,筆勢竦峭,蹊徑曲折,包孕宏深,非此手亦不足以稱題也。」

趙翼曰:「究之山谷所謂工巧,亦未必然。凡詩必須切定題位,方為合作。此詩不過鋪排山勢及景物之繁富,而以險韻出之,層疊不窮,覺其氣力雄厚耳。世間名山甚多,詩中所詠,何處不可移用,而必於南山耶?而謂之工巧耶?則與《北征》固不可同年語也。」

方東樹曰:「《北征》、《南山》,體格不侔。昔人評論以為《南山》可不作者,滯論也。論詩文政不當如此比較。《南山》蓋以京都賦體而移之於詩也,《北征》是《小雅》、《九章》之比。讀《北征》、《南山》,可得滿象,並可悟元氣。」

陳衍曰:「昌黎《南山詩》,固未甚高妙。然論詩者必謂《北征》不可不作,《南山》可以不作,亦覺太過。《北征》雖憂念時事,說自己處多。南山乃長安鎮山,自《小雅》『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後,無雄詞可誦者。必謂《南山》可不作,《斯干》詩不亦可不作耶?」

程學恂曰:「讀《南山詩》,當如觀《清明上河圖》,須以靜心閒眼,逐一審諦之,方識其盡物類之妙。又如食五侯鯖,須逐一咀嚼之,方知其極百味之變。昔人云賦家之心,包羅天地者,於《南山詩》亦然。《潛溪詩眼》載山谷語,亦未盡確,然則《北征》可謂不工乎?要知《北征》、《南山》本不可並論;《北征》,詩之正也,《南山》乃開別派耳。公所謂與李、杜精誠交通,百怪入腸者,亦不在此等。」

徐震《評釋》曰:「以韻語刻畫山水,原於屈、宋。漢人作賦,鋪張雕繪,益臻繁縟。謝靈運乃變之以五言短篇,務為清新精麗,遂能獨闢蹊徑,擅美千秋。昌黎《南山》,取杜陵五言大篇之體,攝漢賦鋪張雕繪之工,又變謝氏軌躅,亦能別開境界,前無古人。顧嗣立謂之光怪陸離,方世舉稱其雄奇縱恣,合斯二語,庶幾得之。自宋人以比《北征》,談者每就二篇較絜短長。予謂《北征》主於言情,《南山》重在體物,用意自異,取材不同,論其工力,並為極詣,無庸辨其優劣也。」

曾國藩《讀書錄》曰:「《南山詩》『西南』十句,賦太白山;『昆明』八句,賦昆明池。清漚為微瀾所破碎,故猱狖躁而驚呼,呀而不僕,此述昆明池所見。『前尋』下二十二句,言從杜陵入山,因群峰之擁塞,不得登絕頂而窮覽也。惡群峰之擁塞,思得如『巨靈』、『誇娥』者擘開而析裂之。然雷電不為先驅,終不能擘,遂有攀緣蹭蹬之困。『因緣』以下十二句,因觀龍湫而書所見。『前年』以下十二句,謂謫陽山時曾經此地,不暇窮探極覽也。『昨來』以下,至『蠢蠢駭不懋』,謂此次始得窮觀變態。前此游太白,游昆明池,游杜陵,游龍湫,本非一次,即謫貶時亦嘗經過南山,俱不如此次之暢心悅目耳。」

南山詩》相關問答

唐朝 古詩 南山詩 的作者是誰?

唐朝 古詩 南山詩 的作者是 韓愈

古詩 南山詩 全詩共多少字?

古詩 南山詩 全詩共1016字。

吾聞京城南下一句是什麼?

吾聞京城南,茲惟群山囿

詩句 吾聞京城南,茲惟群山囿 出自哪首詩?

吾聞京城南,茲惟群山囿 出自 唐朝 的詩 《南山詩》。

《南山詩》相關
關於《南山詩》
詩詞大全
經典詩集
詩集大全
各個朝代的詩
課本古詩詩辭
黃歷查詢
日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