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廟》
【原文】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台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蘇武廟》註釋
【註釋】:
茂陵:漢武帝的陵墓。
【簡析】:
蘇武是歷史上著名的堅持民族氣節的英雄人物。武帝天漢元年(前100)他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逼降,他堅貞不屈。後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直至昭帝始元六年(前81),才返回漢朝,前後長達十九年。這首詩就是作者瞻仰蘇武廟後追思憑弔之作。
首聯兩句分點「蘇武」與「廟」。漢昭帝時,匈奴與漢和親。漢使到匈奴後,得知蘇武尚在,乃詐稱漢朝皇帝射雁上林苑,得蘇武繫在雁足上的帛書,知武在某澤中,匈奴方才承認,並遣武回國。首句是想像蘇武初次會見漢使時的情景。蘇武在異域渡過漫長歲月,歷盡艱辛,驟然見到來自漢朝的使者,表現出極為強烈、激動、複雜的感情。這裡有辛酸的追憶,有意外的驚愕,悲喜交加,感慨無窮,種種情緒,一時奔集,難以言狀,難以禁受。詩人以「魂銷」二字概括,筆墨精煉,真切傳神。第二句由人到廟,由古及今,描繪眼前蘇武廟景物。「古祠高樹」,寫出蘇武廟蒼古肅穆,渲染出濃郁的歷史氣氛,透露出詩人崇敬追思之情。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茫然即渺然久遠之意。古祠高樹兩茫然,是說祠和樹都年代杳遠。這就為三、四兩句轉入對蘇武當年生活的追思緬想創造了條件。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這是兩幅圖畫。上一幅是望雁思歸圖。在寂靜的夜晚,天空中高懸著一輪帶有異域情調的明月。望著大雁從遙遠的北方飛來,又向南方飛去,一直到它的身影逐漸消失在南天的雲彩中。這幅圖畫,形象地表現了蘇武在音訊隔絕的漫長歲月中對故國的深長思念和欲歸不得的深刻痛苦。下一幅是荒塞歸牧圖。在昏暗的傍晚,放眼遠望,只見籠罩在一片荒煙中的連天塞草,和丘隴上歸來的羊群。這幅圖畫,形象地展示了蘇武牧羊絕塞的單調、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環境、經歷、心情相互交觸,渾然一體。
頸聯遙承首句,寫蘇武「回日」所見所感。《漢武故事》載: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錯雜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帳。甲以居神,乙以自居」。上句說蘇武十九年後歸國時,往日的樓台殿閣雖然依舊,但武帝早已逝去,當日的「甲帳」也不復存在,流露出一種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隱含著對武帝的追思。史載蘇武「始以強壯出,及還,鬚髮盡白」。李陵《答蘇武書》中也有「丁年(壯年)奉使,皓首而歸」之句。下句說回想當年戴冠佩劍,奉命出使的時候,蘇武還正當壯盛之年。「甲帳」、「丁年」巧對,向為詩評家所稱。此聯先說「回日」,後述「去時」,詩評家稱之為「逆挽法」,認為可以「化板滯為跳脫」(沈德潛《唐詩別裁》)。其實,由「回日」憶及「去時」,以「去時」反襯「回日」,更增感慨。一個歷盡艱苦、頭白歸來的愛國志士,目睹物在人亡的情景,想到當年出使的情況,能不感慨欷歔嗎?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末聯集中抒寫蘇武歸國後對武帝的追悼。漢宣帝賜蘇武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武帝已經長眠茂陵,再也見不到完節歸來的蘇武封侯受爵了,蘇武只能空自面對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經逝去的先皇。史載李陵勸降時,蘇武曾說:「武父子之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回國後,昭帝「詔武奉一大牢謁武帝園廟」。這種故君之思,是融忠君與愛國為一體的感情。最後一筆,把一個帶著歷史局限的愛國志士的形象,更真實感人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晚唐國勢衰頹,民族矛盾尖銳。表彰民族氣節,歌頌忠貞不屈,心向故國,是時代的需要。杜牧《河湟》詩云:「牧羊驅馬雖戎服,白髮丹心盡漢臣。」溫庭筠這首詩,正塑造了一位「白髮丹心」的漢臣形象。
(劉學鍇)
問唐朝 古詩 蘇武廟 的作者是誰?
答唐朝 古詩 蘇武廟 的作者是 溫庭筠。
問古詩 蘇武廟 全詩共多少字?
答古詩 蘇武廟 全詩共56字。
問蘇武魂銷漢使前下一句是什麼?
答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問詩句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出自哪首詩?
答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出自 唐朝 的詩 《蘇武廟》。